因为中国人被「美式键盘」给坑了。这是早年来中国犯下的一个大错。
如果用德国键盘,就可以轻松打出德文字母 ü 。甚至你用英式键盘、法式键盘、加拿大多语言标准键盘等等,也可以打出德文字母 ü 。美式键盘是唯一不支持输入德文字母 ü 的。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选择了美式键盘。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使用美式键盘。甚至就连同样也说英语的英国,也不使用美式键盘,而是使用英式键盘。
德式键盘:直接按 ü 键(位于 P 键的右边),就可以打出 ü 。
英式键盘:先按 AltGr + 2 ,然后松开所有按键,立刻按 u 键,即可打出 ü 。
法式键盘:先按 Shift + ^ ,然后松开所有按键,立刻按 u 键,即可打出 ü 。
加拿大多语言标准键盘:先按 Shift + ^ ,然后松开所有按键,立刻按 u 键,即可打出 ü 。
美式键盘可以说是所有键盘里面对特殊字符支持最差的键盘。ü 是一个德文字母,用德式键盘输入是最方便的。如果没有德式键盘,可以用其它非美式的键盘也可以输入。唯有美式键盘不易输入。
《汉语拼音方案》有几个字母呢?
《汉语拼音方案》有几个字母?正确答案是 28 个字母。 v, u, ü, e, ê 是五个不同的字母,应为五个字母分配五个不同的按键才是合理的。只不过普通话不用 v (仅用于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而 ê 又用得较少(只有「欸」字使用),导致被一些人忽视了。
其实最好是我们自创一套国家标准中式键盘,不过当年(1980 年左右)没有制定国家标准中式键盘,所以一直没有统一中国的键盘规范,结果导致很多人误打误撞地用了美式键盘。当然,现在不可能再制定国家标准了,因为美式键盘已经深入民心,没有任何大改的可能性。
为什么会这样?
1980 年左右,主流的中文输入法可能是五笔输入法、郑码输入法、自然码输入法,甚至还有区位输入法、电报码输入法等等,并没有考虑到在 21 世纪拼音输入法成为了主流。早期的拼音输入法非常粗暴地使用 v 来表示 ü ,并没有考虑需要直接打出 v, u, ü, e, ê 这五个不同的拼音字母的需求。
那么现在真的一点改动余地都没有了吗?其实也不是。如果一定要现在才改的话,按最小改动原则,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仍然使用现行 ANSI 104 键版本(长条状回车键)的美式键盘,可使用 AltGr + V 来输入 ü ,可使用 AltGr + E 来输入 ê 。
方案二:推行 ISO 105 键版本(7 字形大回车键)的美式键盘。这个标准会多出一个 56 键(位于左 Shift 与 Z 之间)。可以把这个按键规定为 ü 键,直接按下这个键即可输入 ü ,另外并且可以用 AltGr+ü 组合键打出 ê。把该布局称为「汉语拼音键盘布局」。
这两个方案并不互斥,可以同时采用。在中文输入法按 Shift 键切换到拉丁字母输入模式时,输入法程序可以判断当按下 56 键或按下 AltGr + V 键都打出 ü 字母。有没有 56 键就取决于你买哪种键盘了。
题外话:
为什么美国标准这么坑?因为美国人从来都是只考虑自己够用就行,从来不考虑别人怎么用,完全没有全球化思维。美国早期的 ASCII 编码标准就是只有美国才能用到的一百多个字符,所以美式键盘自然也就只有 ASCII 字符。就这样,美国埋下了一堆坑。
那么自然只能由大家来打补丁了。在字符编码方面,西欧各国发布 Latin-1 (ISO 8859-1)字符集,中国发布 GB 2312 、GBK 字符集,日本发布 Shift JIS 字符集等等。同样,在键盘方面,很多国家都启用了 AltGr 键来支持输入大量特殊字符。后来,各国都觉得字符编码标准太多太乱了,各种乱码问题涌现,所以大家打算统一发布 Unicode 字符集。然而,尽管今天 Unicode 已经大行其道了,这些乱码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试想,如果当年美国没有搞 ASCII 字符集,而是放眼全世界来设计字符集,那么哪有今天的乱码问题?如果当年美国启用了 AltGr 键来支持特殊字符,那么现在何需这么多种键盘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