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的祖师爷康拉德·洛伦茨在他出版于 1963 年的《论攻击》一书里,也对热带鱼的颜色之鲜艳多变惊叹不已:
所以这些鱼为什么有如此鲜艳的颜色呢?在潜水中,洛伦茨发现,这些鲜明的鱼有三个特性:
1、它们定居在固定的地盘。
2、它们用凶猛的攻击保护领地。
3、除了捕食者猎食以外,它们只攻击同类的鱼。
在实验室里,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一个水族箱不能容下两条色彩鲜艳的鱼,否则会自相残杀到一条死去为止。
为了进一步研究,洛伦茨和他的研究伙伴 Doris Zumpe 订做了一个两立方米的特大水缸,这样这些鱼都可以得到足够的空间建立自己的地盘。他们放进了 25 种小鱼,每种四条。Zumpe 经过统计发现,虽然鱼缸里同类的鱼只占很少的比例,每种鱼同类和异类之间咬架的频次之比为 85:15。
所以答案就很明确了,鲜艳的色彩是同类互相争夺地盘时发出的信号,表示“别惹我!”。色彩越鲜明,同类越能清楚地感知到这一信息。
那么为什么是热带的鱼而不是别的地方的鱼呢?下面是猫盟编辑的推测,未必全可信,但我想不会特别离题的。
生物拥有两条基本的化学性质:
1,所有生物控制生化活动的酶都对温度敏感,所以超出或者低于它们的最适温度,生命活性都会大打折扣。
2,所有生物的生化活动都离不开水。
另外还要加上第三条,大部分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开始的,所以大部分生物离不开阳光。
因此生命在什么样的地方最繁盛?集齐适宜的水、热、光三大因素的地方。所以庄稼在夏天生长而不是在冬天。
热带的浅海就是具有丰富的水、热、光资源的地方。结果是这里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都非常高,这是一个生命非常拥挤,或者说“卷”的地方。
“卷”的环境有什么特征?
你遭受到的压力大多是来自其他人,而不是来自物理环境的。
同理,在一个生物密度非常高,生物之间的互动非常多的环境里,生物受到的自然选择大多是来自其他生物。
于是在这种环境下,生物演化出大量的信号发给其他生物,颜色就是常用的一种发信号的方式。除了表示“从我的地盘滚开!”的颜色,还有表示“我有毒”的警告色。顺便一提,这些信号不一定意味着相互仇视,比如雄性动物可能有鲜艳颜色来吸引雌性,会给大鱼抓寄生虫的清洁鱼和清洁虾,也有鲜艳的条纹作为“医生制服”。
类似的演化逻辑也适用于热带雨林。
反过来在缺乏某一条件的环境,比如冰原、荒漠,动物的颜色就要单调得多。
而光照条件差的环境比如深海,不仅生物的数量少,而且视觉信号也很难发出,也就是“深海里黑咕隆咚,大家谁也看不见谁,随便长长就得了”。
但是要说明这个原则不是绝对的。比如以色彩鲜艳著称的鸡形目鸟,很多都不是生活在热带地区。比如六盘山的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我们在这里拍到了很多的红腹锦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