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为什么0.1KG以上动物中没有像螳螂、螳螂虾、枪虾一样以前肢作为主要武力输出部位的?

人的双手就是生命进化史上,最牛逼的攻击性器官,没有之一。

即便是人的智慧和勇气,如果没有双手,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有了双手,在捕猎的时候,还能做一些其它快乐的事情:

以上都是老视频了,很多人都看过,接下来谈谈双手的进化过程。

让我们回到生命演化之初。

v2 4077b7f24287884ed5247e33ea8c1b6a 720w

5.2 亿年前——在奇虾制霸下瑟瑟发抖的皮卡虫,构造简单接近文昌鱼。

v2 fe64dbca7f814c3f3eeed8882c977ab3 720w
皮卡虫(Pikaia)

仅仅是几厘米长的底栖头索动物,以浮游生物为生[1]。为了在水中呼吸,拥有几十上百个的鳃裂。

在早期泛节肢动物的制霸下,瑟瑟发抖。

5.1 亿年前——在不断被淘汰的过程中,活下来的祖先逐渐有了脊椎,以及一节一节的肌肉,化身成昆明鱼 / 海口鱼[2]

无颌的嘴,只能吸食食物。

v2 a6b212eff7bf93b06066137e2af2008e 720w
凤姣昆明鱼(Myllokunmingia fengjiaoa)

4.8 亿年前——随着进入奥陶纪后(4.8~4.4 亿年前),整个原始海洋都变成了一片修罗场。

我们首先为了生存,披上了一身铠甲,要么可能是类似于这样的棒槌摸样。

v2 0c1110c85d49e9b46c913a339704de71 720w
星甲鱼(Astraspis)

早期海洋的超级霸主——板足鲎(海蝎子)大约在 4.7 亿年前登场。

它们很快发展为庞大的家族,足足纵横了海洋上亿年,一直到泥盆纪才开始衰退[3]

v2 27b972ade6613550b18e5aef9466ecfc 720w
最大的莱茵耶克尔鲎,足足可以长到三米长

海蝎子凭借锋利的大型节肢,在原始海洋,可谓是所向披靡。

在如此残酷海洋里,弱小的早期脊椎动物简直就是行走的食物。

我们的祖先被大量捕食灭绝,最终那些偶然进化出骨质甲胄的才得以苟延残喘,并发展出了早期无颌鱼中比较繁荣的大家族——甲胄鱼。

v2 aab271ac9a49b6a8731a308cb8fb3a26 720w
甲胄鱼(Ostracodermi)

虽然盔甲可以为它们提供保护,但它们的头也与躯甲完全连为一体,再加上过于笨重的身躯让它们行动缓慢,且没有颌反击,如果遇到能咬穿它们盔甲的掠食者,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任之宰割。

4.4 亿年前——奥陶纪大灭绝,史前动物大洗牌。

但依旧还有着长到 1 米多长的秀山恐鲎,便对它们展开了无情的屠杀。

v2 3d768231ac82f4f6730e7356a227370b 720w
秀山恐鲎对盔甲鱼(甲胄类的一种)的猎杀

终于, 4.3 亿年前——初始全颌鱼点出了前所未有的金手指[4]

下颌:

v2 265ace0e3ba9affdc66c1e2fe82b26dc 720w
初始全颌鱼
v2 c9a2309d2558d389cd74dd17236ab7bb 720w
下颌的演化

遗传学证据表明,下颌起源的最早时间,可上溯到奥陶纪晚期,也即 4.5 亿年前[5][6]

颌出现过后,头部可以灵活转动,不仅它们的摄食能力变强了,有了反抗天敌的可能,而且还带动了身体各个方面的进化。

因为下颌的出现,咽腔缩小为管道,给大脑的发育提供了空间。随后长达数亿年,到人类时,大脑已经占据了身体最大的比率。

髓鞘:

v2 db50d8c4026ff7d9703346d5f2265b0d 720w

摄食和运动能力的加强,令早期鱼类逐渐大型化,大脑也变得更加发达。

随着神经纤维的增长,为了保证神经信号的传输速度,促使了大脑高速信号通道——髓鞘的出现。

髓鞘使得神经传导速度从 1m/s 提升到 100m/s,与偶鳍一起,为他们带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敏捷提升。

以及偶鳍:

v2 2002822bf708b2fb6c64775e765aef4e 720w

通过不断折叠鳍褶[7],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了完全的偶鳍,运动能力大大提升。

不仅能从天敌口中逃脱,还能更迅猛地捕食小型动物。

我们的上肢和下肢正是来源于它们的胸鳍和腹鳍。

偶鳍、髓鞘、下颌是如此重要,甚至当甲胄鱼进化为有颌、有完全偶鳍的盾皮鱼后,完成了彻底的逆袭,彻底主宰了志留纪和泥盆纪。

海蝎子开始衰落,出现可达 10 米的邓氏鱼称霸海洋。

v2 7f8e61611008e295fc1d55200572b0b2 720w
邓氏鱼(Dunkleosteus)
  • 2023 年的一篇论文,却认为长度只有 4 米出头[8]。因此邓氏鱼究竟有多大,其实还有争议。

4.2 亿年前,在巨型盾皮鱼的统治阴影下,小型有颌类卸掉了重甲,发展出了轻便的小型鳞甲。一支朝着适应海洋生活的方向发展,在原始软骨的基础上,优化速度和身体构造,发展成了软骨鱼。

另外一支,则在卸掉重甲的同时,强化骨骼,通过软骨内成骨,发展成了硬骨鱼。

硬骨鱼很快就分化出了辐鳍鱼和肉鳍鱼。

4 亿年前——梦幻鬼鱼,是最早的肉鳍鱼。

v2 3cca4ef960c45ae98ce162ccfec6c57c 720w
梦幻鬼鱼(Guiyu oneiros)

此时鱼类的脑神经已经变得越来越发达,中脑为主要的神经中枢。随着感官的细化,也有了 10 对脑神经,为后来神经系统的复杂演化奠定了基础:

v2 e9c83e581dc9accd128b08c19617cf8a 720w
硬骨鱼大脑(鲤鱼)

辐鳍鱼通过适应流体力学,全方面适应水生生态位,要么速度快,要么敏捷高,要么再次提升鳞甲强度……最终发展成为今天最为繁荣的鱼类。

而我们祖先肉鳍鱼这一支,则苟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着巨型盾皮鱼称霸海洋,无情撕碎鲨鱼祖先那小小的躯体,我们的祖先苟向了浅滩。

在与早期其它辐鳍鱼和肉鳍鱼竞争的过程中,它们直接苟进了淡水。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淡水肉鳍鱼大繁荣之后,竟然出现了超级卷王——根齿鱼。

这大表哥(相当于人类表亲)的体型竟然达到 6~7 米,完全就是淡水版的「邓氏鱼」。

v2 1230e937ea319b7813a8984544911eae 720w
根齿鱼(Rhizodus)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那就直接苟上岸吧。

登陆本质上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演化之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登陆过程,生理构造的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是以累累尸骨作为前提的。

3.8 亿年前——肉鳍鱼,鱼鳍中出现中轴骨,鱼鳍变得更加强壮有力。

3.75 亿年前——提塔利克鱼开始进军陆地,鱼鳍中已出现骨骼。

v2 1d09495b050b79d33c5de35b265af817 720w

鳃逐渐全部退化,进化出了新的呼吸器官肺,感知水流的鼻孔演化成了呼吸的通道。

3.74 亿年前——希望螈,鱼鳍上的鳍条退化,软骨内成骨逐渐进化成指骨,于是四肢出现了,与人类手指有对应关系。

v2 26af95cbf92af1612912b67fbb39c9de 720w
希望螈(Elpistostege)
v2 9455e00d9810f4a3eb25d23fac1ac1d7 720w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海洋节肢动物衰退,陆地节肢动物兴起。

3.67 亿年前——鱼石螈,四肢关节灵活,开始陆地活动,手指减小到 6~7 根。

时间到了 3.48 亿年前,出现了一种代表生物——彼得普斯螈[9]

v2 d2fd4163b7bf509647421cb9f16db276 720w
彼得普斯螈(Pederpes)

后趾 5 跟,前趾 6 跟,被认为是功能上的五趾动物。

从此以后,早期四足动物逐渐从多指型,发展为典型的五指型。

其它所有指型,全都在四足动物登陆后不久,全部灭绝了。

梦幻鬼鱼、斑鳞鱼、腔棘鱼(灭绝类群)、杨氏鱼、孔鳞鱼、肯氏鱼、真掌鳍鱼、潘氏鱼、提塔利克鱼、希望螈……

每一种灭绝的过渡类群,都是这场演化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我们祖先活下来的这一支,最终不断从内到外改造身体,拥有了全新的心肺和四肢,指 / 趾头也最终演化成了五根的典型数目。

不过早期四足动物的五指型可能并不是单起源,而是多起源的。

v2 8083b620cceb5aed09f503d425527724 720w

现今的所有四足动物,都是由其中一支五指型发展而来的。

在水环境中,鱼类前进,主要面对水的阻力,优化身体的流体力学结构就可以了。但在登陆后,它们的身体和四肢,必须前所未有地抵抗重力。

因此,无论四肢、掌骨、还是趾骨,都随着陆地爬行产生的应力,发生全新的适应性变化。

v2 9c6a91fa14850c137984c721951c997b 720w

在重力下,它们腕骨(前肢)和跗骨(后肢),发生了轴向前折。身体重量全部施加在腕骨和跗骨位置,造成骨骼发生重新排列。

手掌内部和外部两块小骨的内缩,使得指骨附着面积减少,最终造成了边缘指 / 趾骨的退化,手指数目自然便逐渐减少。

v2 c78fbdb43051197939b39834dd851a25 720w

除了手指减少的第一演化压力,来自腕部的力量支撑需要外,更少的指骨也可以避免过多手指间不必要的竞争,可使手掌上附着的肌肉更加集中,使得双手变得更加灵活有力。因此,四足动物登陆后不久,便逐渐掌握了抓握和攀援能力,从而可以迅速辐射发展到各界各地复杂的生态位中去,遍及山川湖泊。

四足动物登陆后,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征程。

然而,我们的祖先依旧是最苟的一支。

3.4 亿年前,两栖动物中的大型离片椎类,在石炭纪与巨型节肢动物争雄时,它们躲向了远离纷争的干旱大陆。

v2 b4d4b57564febf3bf9bfb22befb6cd11 720w

早期四足动物,先后演化出原脑皮层、古脑皮层、周围旧皮层,以及中间皮层。

3.18 亿年前——动物的卵里有了羊膜结构,分化出了蜥形纲与合弓纲。

现今的爬行类、鸟类,以及古生物学史上的恐龙,都源于蜥形纲;而合弓纲先发展出类哺乳动物,后发展出现代哺乳动物。

它们的端脑发达,成了大脑的主要结构,分为三层。不仅增大的纹状体,也令大脑体积越来越大,甚至第一次出现了新脑皮(新皮层),但此时的新皮层极其的原始。在后来的演化中,新皮层逐渐演化成了处理各类信息的中枢。

3.05 亿年前——雨林崩溃事件,森林分裂,哺乳动物祖先(类哺乳动物)迎来大发展。

3 亿年前——合弓纲繁荣,进化出盘龙类。

v2 09f9b78f237b271c17077db968506cbc 720w

3 亿年前,当体型达到 3 米的副爬行动物和早期盘龙类动物,在大陆上踏响沉重步伐时,它们躲进了丛林里。

v2 1abb318d557613cedb156bbbacbc153a 720w
杯鼻龙(Cotylorhynchus)

2.9 亿年前——似哺乳爬行动物繁荣,盘龙类进化出哺乳动物祖先兽孔类,水龙兽为代表。

v2 5b1596a6a917a71a595ea24da4008e42 720w
水龙兽属(Lystrosaurus)

2.75 亿年前——基龙和异齿龙出现,与类哺乳动物相伴。

我们祖先终于不甘寂寞,在掠食生态位上小小施展了拳脚。它们很有可能是一些小型楔齿龙类,虽然与堂哥大型楔齿龙类比不了,但或许是漫长苟生中的高光时刻。

v2 0248ecb18bc3efd12bac1cd06da0af16 720w
楔齿龙(Sphenacodon)

2.51 亿年前——史上最惨烈的灭绝事件,二叠纪大灭绝。

2.5 亿年前——类哺乳动物衰退,仅剩小型种类。

2.35 亿年前——最早的恐龙出现,主龙时代开始。

恐龙和鸟类,大脑结构和变温爬行动物大同小异,为了适应飞翔,小脑变得更加发达,纹状体多了上纹状体(不过现在一般认为上纹状体与哺乳动物新皮层同源)。大脑主要结构依旧是三层的旧皮层,新皮层并未明显的发展。

鸟类大脑与人类大脑的对比关系:

v2 c7f04ae779eca428792267b93e8c2ff3 720w

以伪鳄类为代表的主龙类称霸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只有黄鼠狼等鼬科动物的身体大小,它们是一些小型犬齿兽动物。

v2 7226c07d56532c846eb0725940b669df 720w
三瘤齿兽(Tritylodon,犬齿兽亚目)

类哺乳动物(合弓纲)这一支,下丘脑、海马体以及杏仁核则得到了充分发育,纹状体则朝着基底神经核方向演化。

现代哺乳动物的大脑,则是在类哺乳动物大脑的基础上发育而来的。

2.05 亿年前——著名的早期哺乳动物摩尔根兽出现。

v2 b6c897eb567b98c3da4a66f93b0cbf23 720w
摩尔根兽(Morganucodon)

2 亿年前——三叠纪末大灭绝。

1.95 亿年前——吴氏巨颅兽——最早的哺乳动物之一,出现比较发达的嗅觉和触觉,出现了比较发达的新皮层。

v2 0e5a7937ee2adf2d295c3cbf87b4371b 720w
v2 0b1bc040e8a4bb8508647470f8a6b230 720w
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

随着恐龙王朝逐渐进入极盛时期,我们祖先已经苟成只有 10 厘米左右的树栖夜行动物,类似鼩鼱的样子。

在后来长达 1 亿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祖先坚守苟字生存法则,甚至就连 6600 万年前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辐射发展时,它们都一直苟在小型树栖生态位中。

1.7 亿年前——我们和袋鼠拥有共同的祖先。

1.48 亿年前——真兽下纲(包括胎盘类动物)和有袋动物分道扬镳。

1.35 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有胎盘类哺乳动物攀援始祖兽出现了,但它们只有 25 克左右。

v2 7f970b5a80ef1495f8219e4838679d73 720w
始祖兽(Eomaia)

被子植物的出现,以及繁荣,形成丰富多样的现代丛林,也为哺乳动物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生态环境。

8500 万年前——劳亚兽总目和灵长总目分道扬镳。

v2 bca711065c92cb7cbdc6cf438b92948a 720w
树鼩,最接近灵长总目祖先的动物

6500 万年前——白垩纪大灭绝,恐龙终,最早似灵长类更猴出现。

v2 d5f96d8b71a466b544aef7963ae0c8ce 720w
更猴(Plesiadapis)

6000 万年前——普尔加托里猴,酷似松鼠的早期灵长类。

它们此时的新皮层沟回应该还比较少,接近老鼠大脑的光滑度。

v2 4996ed9fa64818e876aea12ac567c4f4 720w
普尔加托里猴(Purgatorius)

灵长总目这一支,从老鼠到猴子再到人类,大脑的整个演化过程,几乎就是新皮层更加复杂化的折叠过程:

v2 41f713ad637488d4b8479c8df014aeb0 720w
从左到右:老鼠、猴子,人类的大脑

4500 万年前——蒙古安氏中兽为代表的古食肉目称霸大陆。

最早的高级灵长动物中华曙猿出现,然而它们只有 50 克到 150 克之间。

v2 549fe86b6bcda4a4468ecabf37baf6bf 720w
中华曙猿(Eosimias sinensis)

其它哺物动物纷纷大型化,把手指演化得五花八门,占据不同生态位时,我们祖先依旧有着和 3 亿年前古老祖先十分相似的手指。

原始意味着不够特化,就有这无限的发展可能。

随着大灭绝事件后丛林生态的恢复,鸟类和蛇类崛起,随着生境压力增大,早期灵长类中的一支,身体开始迅速大型化。

经过 500 万年的时间,发展出了与猴类体型相当的最早旧世界猴——原上猿和埃及猿。

3500 万年前——埃及猿出现,旧世界猴(如猕猴)和新世界猴的共同祖先,食肉目(猫狗祖先)开始崛起。

v2 ef135fc362c4771f8e11026c8c8c96fb 720w

虽然它们被称为猿,但却是猴和猿的共同祖先。

体型大型化后,为了增强抓握能力,它们的双手出现了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足以对人类演化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特征——

对生拇指。

v2 9e8f60146fe9d026d9e4c90ead274d29 720w
原始灵长类有的看起来有对生拇指,但并不是真对生,而是伪对生

旧世界猴以前的灵长类,拇指和其它四肢位于同一个方向,从旧世界猴开始大拇指发生了侧移,不仅与其它四肢相对,还出现了鞍状关节,使得大拇指更加的灵活,有了更大的运动幅度。

v2 bc8814d9c150b4f2f1f35a62d2ada127 720w

这样的手可以上下包裹树枝,不仅抓握更加牢固有力,而且对力量的精细控制也很有帮助。

这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变化,但却为未来古猿和人科的崛起,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v2 85a402dfb081e1b495ef87155f21bb5e 720w
狒狒、猩猩、黑猩猩、人

2500 万年前——一支旧世界猴的 TBXT 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尾巴丢失,演化成了古猿[10]

没有了尾巴平衡身体和辅助抓握,它们攀援时,平衡和力量的控制都不得不集中在双手上,使得它们的手指发生了延长,尤其是大拇指。

哺乳动物的智力,一般通过脑化指数来评价。

即便排除人类,拥有对生拇指的旧世界猴,都是整个哺乳动物中智力最高的那一档。

可以发现,脑化指数也随着拇指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v2 d3b24d58c9b6e35ddffb88493778b77c 720w

1900 万年前——原康修尔猿,长臂猿与我们分道扬镳。

因为抓握能力的强化,智商比起其他灵长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v2 800408df7fb89007e81832de5c8b7121 720w
原康修尔猿属(Proconsul)

1200 万年前——西瓦古猿,红毛猩猩与我们分道扬镳。

作为人类和红毛猩猩的共同祖先,已经能开始用简单的现成工具(木棍什么的)。

无论之后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其实都是在强化“抓握”这个金手指而已。

而这个金手指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800 万年前——大猩猩与我们分道扬镳。

700 万年前——乍得沙赫人,是我们和黑猩猩的近亲。

乍得沙赫人,相对于今天的人类,拇指还很短。此时的类人猿一支保留了原来的大拇指,演化成为了今天的黑猩猩。

v2 68293a085faff9d9aea2d243e6b05044 720w

600 万年前——黑猩猩与我们分道扬镳。

黑猩猩的大脑与人类的大脑极其的相似,它们几乎相当于缩小版的人类大脑:

v2 6371ae26402916e5d6469aa692c1f630 720w
除了缩小以外,人类前额叶也比黑猩猩更加发达,这正好属于前额叶联络区的部分,这就造成了黑猩猩与我们在思维判断能力,以及人格属性上的差异

580 万年前——地猿与我们分道扬镳。

v2 d8882f5143c92bb988ea9b231207221e 720w
地猿(Ardipithecus)

300 万年前——南方古猿,脑容量 500ml,把大拇指进化得更长了。

大拇指更长,更加灵活,更加富有抓握能力,所以南方古猿下地干活了(通常说法是,森林古猿走出丛林,进化为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是古猿发展为人的过程中,最后有着天敌的人科动物。

纵横南非的巴罗刀齿恐猫,曾是他们种群繁衍的主要威胁。

v2 7c146d8e6dce8034dd6013b820bcf439 720w

这些是被恐猫咬穿的南方古猿的头颅:

v2 72cfd981efdeacbbbe7f4f8a39588ced 720w

那人类又是如何逆境翻盘的?

当然是发展出我们双手的终极形态——

拥有致命投掷能力的最强攻击性器官。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投掷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轻松到,我们甚至会认为这是一件毫不起眼的事情。

v2 587b4710068b32e7eb8780df6b7a68d0 720w

人在投掷的时候,力量从腿到臀部,再到躯干、肩膀、肘部、手腕,每个关节都通过扭矩进行加速,在投掷出去的刹那,产生极高的角速度[11]。投掷时,人体的一系列动作,会把弹性势能储存在肩部。然后向上臂释放绝大部分的能量,驱动大臂肱骨内旋转,以贡献投掷时最大的速度。

然而,我们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动作,却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完成。

甚至包括小我们上 10 万个辈分的表弟物种——黑猩猩。

虽然黑猩猩也能投掷,但他们的肱骨与肘部之间的夹角较小,投掷动作非常粗糙,没有蓄力过程。无论力量还是精确度,都是远远不及人类的,成年雄性黑猩猩投掷速度仅仅只有 8 岁小孩的 1/2。

v2 30e48d35c965a07e7549960e673e7a82 720w
黑猩猩与人类腰扭矩,以及肱骨与肘部的夹角对比

300 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虽然有了更高耸、不耦合的腰部,投掷能力得到了强化。它们此时也只能捕食小型动物,对大型掠食者还是只能绕着走。

但这一切很快就发生了转变。

至少从 260 万年前,直立人开始起源时,就因为投掷能力增加,晋升为顶级掠食者,开始常规性吃肉。

200 万年前的典型直立人,盂肱关节逐渐移向外侧,胸大肌的屈曲力矩与扭转力矩,也对齐在了同一轴线上。

他们同时还发展出了宽肩膀,长腿,以及伸展的手腕。

这些生理特征,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高速投掷的能力。

v2 240075512026e91c2daedcb4614e98c6 720w

在一次次制造石斧、长矛等工具的过程中,它们的双手也变得越来越灵活,为未来创造和使用各种非凡的工具和武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人类逐渐崛起,恐猫灭绝了。

那些活下来的顶级掠食者,体型不仅比第四纪的更小,哪怕听到人类婴儿的啼哭,都会远离人类聚集区。

可以说,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们身体内已经种下了对人类本能的恐惧。

为了能够驱动灵活双手,芯片必须再度升级(脑容量的提升)。

想想看,占据如此多处理资源的双手,不提升芯片怎么得行?

v2 b4e928db988addef13753c175ef77d5e 720w

芯片提升,然后和语言方面(族群的发展,社交发展,有了语言的需求)又互相促进,芯片再度提升。

现代人脑容量 1500ml 左右,早期人种脑容量 700-1000ml 不等,而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只有 450-530ml,猴子的脑容量低到 200ml。

v2 d5484208158dd9a96556ec2007f4b5a6 720w

仅仅从南方古猿到直立人,人类脑容量就膨胀 2 倍,到智人时,更是膨胀了 3 倍。

150 万年前——匠人。

120 万年前——先驱人。

v2 ea4c7e816ec9896c00b40bfdf50ab19a 720w

60 万年前——罗德西亚人、海德堡人,或为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远祖近亲。

v2 fa52197d4ee1bb5b7be9630cd0112b86 720w

此时人类脑容量已达甚至超过现代人水平的 1400ml。

25 万年前——智人祖先出现。

智人的演化,实际从 120 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起源,在 40 万年前,才和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分道扬镳。

16 万年前——长者智人(早期智人)。

v2 12941704404d36e7479764c6bb083481 720w

7 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发生过短暂的基因交流,所以除了非洲之外的现代人基因中,存在 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此时,智人族群也一度衰落到 2000 人口规模(甚至有预估更少)。

5 万年前——现代智人(晚期智人)。

演化出来的现代人,生存能力无异于是最强大的。

一些人种自己灭绝了,一些人种则被现代人消灭了。

人类拥有极强的战争属性,这或许是 100 多万年前,残酷的竞争已经铭刻到了基因之中。

我们作为胜利者,除了一部分是自然灭绝的外,极有可能还有很多人种,是被我们亲手埋葬(甚至吃掉)。

不仅仅尼安德特人,包括现代人种下的奥莫人、科罗马农人、山顶洞人、柳江人也悉数灭绝。

人类演化过程中的残酷,是无数现代人不可想象的。

然而人类的征程却还在继续……

今天,我们的双手,正在带领我们走向前沿未来和星辰大海。

人类祖先苟了 5 亿年,最终靠双手逆境翻盘,双手自然是最牛逼的攻击性器官之一。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