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人对事物、场景是否恐怖的判断和后续反应是后天习得的。题述的“阴森”与“血腥暴力”涉及明显不同的模式,理应对应人习得的不同模式、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并寻求不同的应对方法。
人的恐惧涉及人脑的边缘系统[1](尤其是杏仁核[2])和小脑·脑干根据感觉器官输入的信号产生的特定信号,中枢神经·自律神经对这些信号做出应答,人可以后天学习新的相关项目。
恐惧是面对有害事物、危险事态或难以把握具体状况的未知时为生存而准备进行防御或逃跑的反应及其相关情绪,通常针对特定的刺激:突然的响动、突然出现的陌生人、有毒或外表恶心(可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大型食肉动物等。在难以做出有效应对的时候,恐惧情绪较为强烈。
“阴森”的环境往往缺乏光线、可能潜藏着未知的危险、让人感到难以做出有效应对。不过,阴森环境里的危险未必真实存在,即使存在也不一定会迅速影响当事人,当事人或许能简单地逃离。逃离失败或以为逃离了却没有逃离,往往会加重恐惧的程度。在鬼怪题材的恐怖电影里,这种模式经常出现。
“血腥暴力”通常涉及已知的危险,例如敌军士兵、连环杀手、疯子、大型动物。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当事人或许有能力逃走或反抗。许多观众反映血浆飞溅的 B 级恐怖电影并不恐怖、充其量有点恶心。
“阴森”与“血腥暴力”可以结合:未知的或超自然的危险事物在光线昏暗、视线不佳的环境里留下了大量死状可怕的尸体,这危险事物保持着神秘,你不知道它具体的位置、形态、能力范围、行为模式。在科幻恐怖电影里,这种模式多次出现。
另外,对人来说,动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恐惧的对象。
生物学研究证明,许多动物都能表现出恐惧,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神经回路在负责恐惧相关的反射,而人是大脑皮层在处理警告信号,因此人恐惧的原因和程度常常取决于个体性格:
人的恐惧情绪被触发后,人脑会指挥肾上腺和特定的神经释放肾上腺素,让身体进入应急状态:心跳加快、血压和血糖上升(对应的是肝糖原分解)、肺部扩张·呼吸加深加快、脾脏收缩、肌肉(尤其是用来逃走的下肢肌肉)供血量增大·消化道供血量减少,瞳孔扩大、眼睛睁大以接收更多光线来收集信息和寻路,人脑还会释放多巴胺等来改善精神集中程度,以便迅速判断形势。在恐惧很快解除、刺激次数有限的情况下,这类反应对人体往往并无害处,还可能帮助人们发泄压力、改善脑对真实危机的应对能力,这是恐怖小说、恐怖电影、恐怖游戏等文化产品存在的基础。但是,过度强烈或频繁的恐惧可能引起麻痹、心动过速或骤停、出汗过多等危险,应当避免。
不限于蛇,人对黑暗、高处、蜘蛛等的反应看起来是后天习得的,人对大噪音的反应是反射。可以看看:
人群里存在杏仁核缺损的案例,患者不会对大部分事物感到恐惧。例如 1994 年首次被科学家描述的患者 SM-046[3],她患有类脂质蛋白沉积症(Urbach-Wiethe 病)引起的双侧杏仁核萎缩[4]。SM-046 不怕直接触摸蛇和蜘蛛,在韦弗利山疗养院等著名的灵异恐怖地点毫不畏惧,观看《女巫布莱尔》等恐怖电影也没有恐惧感。SM-046 在通过吸入二氧化碳引起模拟窒息时仍会表现出恐惧[5],说明这个情绪是由人脑的其它部位控制的。
SM-046 的性格非常外向,极其友善,缺少负面情绪,在被陌生人近距离接触时不觉得危险,“有些风骚”。她很难通过社交线索识别他人的负面情绪,例如无法识别他人面部表情中的恐惧,难以判断他人的可信赖性和可及性。她了解隐私、个人空间等概念,并承认其他人需要比她更多的个人空间。对她的研究帮助科学家阐明了杏仁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