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你的身边有没有什么有趣的语言现象?

@Common Practice 提到”鲸“作为成词语素的复活,我注意到有另一个字在相当晚近的几年内也经历了这样从不成词语素复活为成词语素的过程:“餐”

中古以前,餐字和大部分单字一样都是成词的单音节语素。其基本含义是名词的“食物”,对应英语的 food 和 meal,但也可以活用为动词的 eat,这个角度上讲它的意思有点像德语的 essen。举几个例子:“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不过第二个意思里“餐饭”已经是一个临时的双音节词了,这预示的正是汉语从汉朝开始持续至今的双音节化,随着这个过程,餐字也失去了独立作为词的功能,而只能以名词性词素的身份出现在“早餐”、“中餐”、“晚餐”、“餐食”、“送餐”,“餐厅”,“餐具”这些词里,其活用的动词词性则被“食”和“吃”(中古以后在北方)先后替代。

非常有趣的是,汉语里并没有产生一个合适的双音节词平替掉作为“food”和“meal”的餐字。这可能是一种类似爱斯基摩人有一百种描述“雪”的方式和日语里有无数不同的鱼一样的文化现象,可能是中国文化对吃这事太重视了,因此对“吃的东西”这种概念的描述过于细化。早餐中餐晚餐有一个“饭”字略同于“餐”作为 meal 的含义,但饭尤其是在南方还有个作为粒食的谷物的含义,单说一个饭字有歧义,饭的这个含义也很少不成词或不成词组地用,只能出现在“吃饭”,“* 顿饭”这种场合。而“food”的含义被分得更细,以至于似乎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统称,有零嘴,大餐,正餐,“菜”(“买菜”)等等等等。“食物”过于文言,口语是不会这么用的;“吃的”有一个作为句法成分的“的”字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词组而不能获得“词”的身份;“吃食”这个词含义类似,但又有一点方言色彩不够普遍。于是汉语口语里就缺少一个代表“food”的词 -- 这是语言演化的自然现象,这样说话也没谁觉得有什么问题,就像其它语言很少把山羊和绵羊统称为羊一样。

但有一个东西的横空出世使得这个概念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词来描述了:那就是饿了吗和美团等外卖平台。

外卖骑手送的一份一份的东西,是什么呢?

饭?在北方可能还好,可是在南方,送“饭”究竟包不包含菜呢?

分开说“早餐”、“午餐”、“晚餐”?一个概念为什么用三个词?

“食物”?谁这么说话?“你定的食物到了”,哦我的上帝,这电影频道翻译腔的味道比隔壁苏珊大妈的长筒袜还臭。

“吃的”,这不是个词,“的”字的助词性质也使得包含其的词组很难固定成词(可能是因为固定成词后“的”字遇到其他“的”字很容易被吃掉,“有吃的的地方”,这样这个“的”就稳定不下来)

那好像,就只能复活“餐“字了。骑手是干嘛的?送餐。那他送的是个什么玩意?当然是”“咯!

于是,这个从唐朝以后在口语里就不再能成词的语素居然复活了。

”您好,您的餐到了!“

我得承认,第一次听到这个半文不白的说法从非常口语的情景里冒出来,我很不适应,但这就是语言的自然演变,餐字就是这么复活了,确实很有趣。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