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真是在意了很久了!!!
作为一个爱写作的语文老师,有时候真的教不了儿歌,尤其是公开课教儿歌,课堂上大闹瞪小眼,三方都觉得好傻,但是还要使劲儿表现出:
“咦?这是为什么呢?”
“哪个同学觉得这里写得很神奇?”
“哇!如果你来写,要怎样写呢?”
有的学生比较敷衍,把原文替换个近义词就说了,但是因为很符合要求,所以也要夸“你写得真棒,真是个小文学家!”
而有的孩子的想法真的很独特,是真的文学家,只是因为有些晦涩,太个性化了,考试可能也得不了分,大多时候只能含糊带过,不太夸,下课再追着他去夸,生怕把那股灵气给抹杀了。
我经常和学生们说,教材里的儿歌、课文不是世界的全貌,更不是你写作文的绝对标准,不然你们长大了就不能超过我们这代大人了!
你们一定要相信,你们能比我们老师、比教材里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妙更神奇,因为你们活在一个更新的世界,你们知道更多的事情啊!
老师很羡慕你们,现在 AI 能帮你们做很多机械重复的事,而给你们留下了大把的发挥人类个性创造力的时间——
就像印刷术发明之前的古人只能把书抄下来留给自己,而后面的人就能复印了,把抄书的时间省下来去多读多想,做批注评论,做续写,做创新。
而重复、模仿教材,模仿老儿歌这类事,其实就是 AI 能做的类型,这只是我们人类的地板,我们在这里打好基础,然后要起跳再去摸天花板的呀!
这话我是原原本本在课堂上说的,看着他们有些迷茫的眼神,边说我就边有点想哭,我希望他们听进去,对自己有些信心,我有点担心他们,担心他们被这些很快会过时的思维和表达封了顶,担心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优势该如何利用。
但是想想又不担心了,能有一个人听懂也行,或者他们现在之所以不能完全理解,只是把教材背过就心满意足不去看闲书了,可能是因为现在弹跳力实在不足,把教材背过就已经力竭了,何况还有好多课后家长给的安排。
所以我还是选择相信他们,尤其是当我在课堂上偶尔造出狗血句子,听到他们稀稀拉拉想笑又不敢笑的窸窣时,看到他们“就这?”的眼神时,我也会一起笑出来,觉得他们还是有希望的!
关于以上想法的具体教学场景,自己学生那些超越教材的创作,我曾经在《彩色的梦》和《沙滩上的童话》教学反思里写过,当时我还是青年教师,遣词用句可能略有愤慨,在此分享给大家:
《彩色的梦》这一课,儿歌的设定是“彩色的梦”是彩色的笔,画出了各种颜色的事物。
先是画出了草坪,对于草坪的形容是一个“绿”字,然后画出了野花,对野花的形容是一个“红”字,接下来画出了天空,对于天空的形容是一个“蓝”字…
这段的描述就有点让人觉得不够劲儿——首先,草坪、野花、天空作为梦境的构成元素,是否过于普通了?这么普通的景色,还只用这么简单的形容词,就普通得令人忽视,甚至比不上春游的景色,更难好意思说着描述的是梦境。
况且,当代学生所使用的彩笔,光是绿色就有七八种之多,单单一个绿字可就太笼统了,蓝色、红色亦是如此。
还记得上学期某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我们学习过在颜色之前加一个字,使颜色更加生动具体的表述,比如描述白色,可以是雪白、米白等,描述绿色,可以是油绿、翠绿、墨绿等,所以我让孩子趁机在创编中用上!
我对他们说,老师觉得课文里对于颜色的形容还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让人一听就能想象出来是哪种绿、哪种蓝、哪种红,课文没有做到,你们一定能,因为你们学过呀,谁能来试一试?
果然,这些急着和我一起批判课文的小家伙,一个接一个第说出了很多种甚至我都觉得神奇的颜色,苹果绿、草莓红、雨后蓝、福字金……我在心中感叹着,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梦境啊!
到了《沙滩上的童话》这一课,课文的想象又让人失望了。妈妈是公主,这个设定的确合理,但是公主被魔王困在城堡,魔王凶狠、公主哭泣,这样的故事已经在各种传统童话中见得太多了,孩子们需要的不是一味的顺从模仿,而是自己创造出新的故事——在顾虑最少,最可以肆意想象的年纪!
于是我又带着他们把课文里的想象给批判了,不是说不好,而是说用过太多次了,我们需要想出些新花样来!
接着,妈妈的各种身份可能性在课堂上出现了——妈妈是魔王,自己是公主,玩游戏也要被妈妈监视;妈妈是公主,但是妈妈把魔王打败了,看魔王很可怜于是哭了;妈妈像孙悟空一样变成了城堡,我住在里面感觉很安全,魔王也住在里面,妈妈不开心的时候,就是魔王在闹腾了!
真想给他们出本书!
这样上了这几课,突然感觉到当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有多幸福,激发孩子宝贵的想象力,沉浸在他们毫无顾忌的想象中,保护这种想象力,太有成就感!
儿歌是成年人写的,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成年人其实也会感觉有些尴尬,拿不准那个度,一不小心幼稚过头,因为他们总会带着自己小时候的回忆,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小孩也能写儿歌了,小孩的创作是那么神奇梦幻——他们看到的是用孩子视角仰望的世界,那样的世界比成年人平视之中的更加神秘雄伟,更加适合拿来想象,儿歌,就应该是儿童观察世界后,发自内心唱出来的歌谣。
而成年人,明明也有自己的歌谣,我们各自为战,互相拜读,不也挺好的吗~
又突然想到,我们班学生有一次造句说“妈妈累得像条死鱼。”作为妈妈的我想起那些日日夜夜,苦笑着点头,一点脾气都没有,还谁敢那样说妈妈呢,说那么真实的妈妈呢?
于是那些成年人说不出口的话,觉得过于缥缈或者过于现实的话,都可以拜托给那么会写的小孩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