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北极熊会主动攻击人吗?

会的,北极熊不仅会攻击人,甚至还会主动捕食人

前文回顾

关于北极熊与人的冲突日渐加剧的话题,我之前的一篇回答其实已经写过了,在这篇回答里我会再把“北极熊捕食人类”的行为简单提一下,接着重点讲讲之前没能写到的“如何应对越来越频繁的北极熊与人的冲突

在我先前的回答里,我提到了几点:

1.健康的北极熊通常不攻击人,但在饥饿的北极熊眼中,人类也是一种食物

2.饥饿的北极熊是会主动捕食人类的

3.北极熊通常不吃人类是因为平日里吃不到,但真能吃的时候…北极熊也是会吃的

v2 c10ea531a76d7f61c517c80fbd7a8a08 720w
来源论文:James M. Wilder et al., 2017

↑不健康、饥饿、体型消瘦的北极熊和健康、体型正常的北极熊对比

v2 959e8e46051cc60ac9badc590aa9aad8 720w
来源论文:James M. Wilder et al., 2017

↑2017 年的一篇统计研究,在 73 起北极熊攻击人类事件,其中超过一半(37 起,占比 59%)是北极熊主动捕食人类,并且以消瘦的不健康北极熊为主

v2 74819e16a7bac0094512f72677bb301e 720w
来源论文:S Herrero and S Fleck, 1990

↑1990 年的另一项研究,20 起北极熊伤人事件,其中 15 或 16 起的袭击动机被认为是捕食,仅有 3 或 4 起攻击行为是由于母熊保护幼崽(北极熊母熊的护崽攻击性其实是要显著低于棕熊和黑熊的)

详细内容可以观看我之前的这篇回答:

加拿大一对夫妻被北极熊袭击,除食物短缺,有哪些因素导致北极熊靠近人类居住地?面对北极熊袭击,如何自救?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期的正文:

如何应对越来越频繁的北极熊与人的冲突1.人熊相遇的三种情况

人和熊在野外相遇可以粗略地分为三种情况:不期而遇(Sudden Encounter)、人类挑衅(provocation)和捕食(predation)

情况 1:不期而遇

熊科的物种,尤其是北极熊,都以嗅觉敏锐而闻名。超强的嗅觉可以说是熊科的种族天赋,使得熊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察觉到猎物的存在

而即使在熊科几兄弟里,北极熊的嗅觉依旧能脱颖而出——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冷环境中,北极熊也能通过嗅觉锁定遥远处的海豹(北极熊的主食)

也因此,当人类出现在北极熊附近,早在人类看到北极熊之前,北极熊通常早已用鼻子闻到人了。不少情况下,北极熊会主动避开人,在人们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大幅降低遇到人类的次数

但在一些情况下,人类依旧可能会和北极熊不期而遇,比如:人类处于下风处,或者地形阻挡

比如风是从北极熊那边朝人类这边吹来的,北极熊的气味会被带到人这边(然而人类闻不到),而人类的气味则会被风带走远离熊,在这种情况下,北极熊就闻不到人类的气味了

又或者有一处小坡,人从坡下往上爬,爬到坡顶刚好和站在坡上的北极熊大眼瞪小眼

——在这类北极熊的嗅觉发挥不了作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人和北极熊不期而遇的画面

v2 827e515d91db57d07fee7cd896c52dc2 720w
https://www.oceanactionhub.org/how-far-can-a-polar-bear-smell/

↑北极熊:啊,闻到了,是西葫芦炖茄子的味道(不是

所以假如你去北极旅游,走在下风处,或者从下坡往上坡爬的时候,你可能需要更小心一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上风或上坡处的北极熊,有可能是注意不到你的

情况 2:人类挑衅

这个就…很难评价了。有些时候,人类会有意无意地去“挑衅”北极熊,比如说:

有些游客会出于冒险或者想要拍到好照片之类的原因,主动靠近北极熊出没的地区

又比如,有些当地人会刻意展露出“勇气”或者“冒险精神”(什么北极熊?爷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北极熊?爷才不怕!爷就是要大雪天一个人在外边烧烤,北极熊要敢来我就一枪崩…妈耶!北极熊真来了!)

又比如说,有些人会做出酒后冒险的行为(毛子:?冬天晚上喝完酒出门散个步很奇怪吗?)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可能有意无意地“挑衅”到北极熊,从而导致北极熊展露出攻击行为

情况 3:捕食

不健康的北极熊:熊熊,饿饿,人人,吃吃!

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因为各种原因处于饥饿、消瘦、不健康状态的北极熊,当周围出现人类的时候,是会把人类视作猎物,主动出击捕食人类的

毕竟相比北极熊巨大的体型,即使是人类壮汉,在北极熊眼中也是处于“可食用”的范畴

v2 d04d84cf39f11c9f6e2938fc4f5c3e04 720w
https://www.reddit.com/r/funny/comments/17bt5bh/comparison_of_the_heights_of_different_types_of/

↑北极熊:壮汉?什么壮汉?不就个大肉块吗?

2.北极熊的肢体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的、体型正常的北极熊,通常是不会攻击人类的,当健康的北极熊遇到人类的时候,它们更多展现出来的姿态是“好奇”

v2 7151b817edad6ab76f9b8e8b32e76629 720w
https://polarbears.com/information-about-polar-bears/polar-bear-behavior-and-solitude-in-the-arctic/

↑北极熊:嗯?这花花绿绿的是啥玩意?

北极熊的好奇姿态其实还挺好识别的,你可以看出它们的肢体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表情也略显呆萌

而一旦北极熊进入攻击模式,它们会摆出明显的攻击姿态,比如:“打呵欠”(yawning,英文直译为打呵欠,但我认为更接近于张嘴龇牙)和摆动脑袋(head swinging)

v2 ba507319356f9885d3b3c956e97a6b5b 720w

↑北极熊的攻击姿态!(误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应该是这个:

v2 760c70c78e0ea7af7c0ce2f1c4c2417c 720w

↑北极熊的两种攻击姿态,“打呵欠”(yawning,图 a)和摆动脑袋(head swinging,图 b)

v2 e6dcf2fc6b73dda514222c8b1ccb2efb 720w
https://cowboystatedaily.com/2024/08/16/polar-bears-more-likely-to-hunt-and-eat-people-than-grizzles/

↑北极熊和棕熊明显的攻击姿态,“打呵欠”(张嘴 + 龇牙)

假如你在北极旅游遇到北极熊,当北极熊看起来健康,身体放松,展露好奇姿态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放心一点

而一旦北极熊看起来瘦瘦的,不健康,看着就开始摇着脑袋龇牙的话…废话少说,掏家伙吧,手头有什么趁手的兵器赶紧拿起来,北极熊已经冲你亮血条了!!!

3.如何避免和北极熊战斗

一个人想要避免和北极熊战斗啊,当然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也要考虑到周边的情况

(1)环境因素

避免和北极熊搏斗的方法,对于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属于“屠龙之技”,因为在座的各位有一说一,几乎没有人这辈子有机会直面北极熊的冲锋

但对于另外一些地方的人,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一些居民,这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必须考虑到的严肃问题了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北极熊拥有敏锐的嗅觉,人类的食物垃圾是吸引北极熊进入人类环境的主因之一

针对这一点,可以通过改造垃圾箱,不让北极熊翻垃圾,从而不让北极熊养成来人类居住地翻垃圾的习惯

v2 1b05709f84cfd7a2ec4e75cbf9c4ff5e 720w
https://www.dreamstime.com/polar-bear-proof-garbage-containers-churchill-manitoba-no-polar-bear-can-open-container-polar-bear-proof-garbage-image139299365

↑针对北极熊设计的防北极熊垃圾桶(Polar Bear Proof Garbage Containers),虽然我觉得看着依旧会散发出气味,但至少北极熊打不开了(应该吧?(好吧,说实话我持怀疑态度,因为防北极熊垃圾桶附近通常还能找到不防北极熊的小垃圾桶…

除此之外,组织巡逻队、增加巡逻、安排枪支训练、加强对周边北极熊动态的监督,也是政府部门常用的手段

此外公众教育,增加人们对北极熊的认知,通过宣传减少人们主动接近北极熊的行为,也可以有效降低人熊冲突(当然真有头铁的你也拦不住 ta 们去送,比如之前提及的 2017 年对 73 起北极熊伤人事件的研究,其中一起事件是由人类主动投喂北极熊引发的…

(2)自己的努力

如果去北极熊出没的地区旅游,强烈推荐提前联络当地负责北极熊相关事宜的机构,打探当地北极熊的动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除了联系机构,还可以跟当地人打探打探,最了解一个地方北极熊动态的,往往是当地人!

↑不要以为我开玩笑啊!这部分建议是被写进多篇论文里的!

此外,不要作死,不要作死,不要作死!!!

人作死是真的会死的!!!

当你看到诸如:带崽的母熊、正在啃海豹的公熊、一看就很不健康的瘦熊…不要靠近它们!不要靠近它们!

如果你选择头铁靠近它们的话,就有可能分别触发北极熊的:护崽行为护食行为捕食行为

另外避免单独行动,尽量组团行动

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北极熊攻击人类的事件,北极熊攻击的都是两个及两个以下的人

换句话说,只要以至少三个人的规模组团行动,就通常不会遇到北极熊的攻击了

此外避免单独的危险行为,比如一个人在北极熊出没的户外烧烤…这类行为非常容易吸引来北极熊

总而言之,想要避免现场表演徒手搏击北极熊,最好提前了解、保持警惕、观察环境、努力思考、避免落单,通过提升自身的警惕意识,组团行动,不要作死,就能大幅降低被北极熊攻击的可能性!

以上!

©犬君拌汪酱 知乎认证生物学、昆虫学优秀答主,快来关注这条人畜无害的生态狗吧!!!

喜欢这篇回答的话给个点赞分享喜欢关注四连吧谢谢!!!

参考文献:

  1. Human injury from bear attacks in Alaska, 1900-1985 JP Middaugh - Alaska Medicine, 1987
  2. Injury to people inflicted by black, grizzly or polar bears: recent trends and new insights S Herrero, S Fleck - Bears: Their Biology and Management, 1990
  3. Bear-inflicted human injury and fatality T Floyd 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1999
  4. 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polar bear populations: a stochastic demographic analysis CM Hunter, H Caswell, MC Runge, EV Regehr, SC Amstrup, I Stirling Ecology, 2010
  5.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polar bear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I Stirling, AE Derocher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2
  6. Polar bear-human conflicts: state of knowledge and research needs DA Clark, FM van BEEST, RK Brook Canadian Wildlif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
  7. Polar bear attacks on humans: Implications of a changing climate JM Wilder, D Vongraven, T Atwood, B Hansen, A Jessen, A Kochnev, G York, R Vallender… 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 2017
  8. “It's just a matter of time:” Lessons from agency and community responses to polar bear-inflicted human injury AL Schmidt, DA Clark - Conservation and Society, 2018
  9. Human–bear conflict in Alaska: 1880–2015 TS Smith, S Herrero 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 2018



https://feedx.site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