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喜欢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中,这是什么心理?

之前心理学精神分析的曾奇峰有解释过这一点,给我很大的震撼。他说,大意是,因为当一个人选择痛苦时,伊就能和某些人以这种方式永远联系在一起。我把这个短视频的原文字版文稿放在后面,一会儿在后面你会读到。

后来我开始对自己写一些只对自己说、且只给自己看的话。很推荐一试。当自己对自己诚实时,问题最容易找到击破点。那就是,我发现,曾奇峰说的已经很慈祥。

当我对自己诚实时我发现,我对痛苦的沉溺,是为了逃避现实的责任。当这一点一想到,且敢于去直面自己这样真实的心情时,就会自动想抛弃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中的行为了。

精神分析最了不起的点可能就在于当中的精神:对自己诚实。

打字到这里就可以贴曾奇峰老师的原文了。为避免过于寒凉,我做一点点铺垫哈,希望能起到修复、支持的作用:

精神动力流派喜欢重点关注的点在“过去”,他们相信目前的卡顿是由于过去产生了心结,他们是注重解决过去的问题来帮助当下的问题的。精神分析是心理学里一个很大很大的流派,去了解心理学史时会看到精神分析在心理学里的位置、当中包括了哪些不同理论及其代表人物。推荐书是北师大的许燕教授的《人格心理学》。

存在人本流派和认知行为流派会更关注当下与未来,他们的哲学观、具体实操方法都很多,当你经由精神分析这些理论的陪伴,从过去的梦魇里醒来时,存在人本、认知行为会给到你很多爱的力量,以及具体详细的爱自己的方法。

另外我也发现了西方文化的局限性,有些问题就是心理学也未必解答得了我的疑惑,而当时,是东方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帮助给我:孔子,庄子,老子的思想,也能疗愈到自己。知乎上就有很多白话文的解释,解释得超级棒~ 心理学精神分析里的分析心理学,其代表人物荣格就是东方文化的超级大粉丝,他超级推崇我们的易经 —— 自豪,嘻嘻。


「有时候为什么会走不出某个心结?」

作者:曾奇峰
来源:“几个简单标准,检验自己是否放下” https://v.douyin.com/i8pNFDGf/

「我们先从抽象层面铺垫一下:当我们处在某种状态的时候,好像是我们不得已,但是,其实是我们潜意识的选择 —— 这里的意思是指,我们愿意这样。

比如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他有点像是:是命运安排我得这个病的,是我不得不得这个病的,—— 也就是,感觉上是很被动的一件事。

但是,在潜意识层面,这仍然是一个主动的选择。

我们经常说到马斯克。马斯克说他自己以前是一个悲观的人,为什么他后来变成乐观的人呢?因为他想通了一件事情,就是:

悲观和乐观,都只不过是一个选择而已。

某个人有一个心结,对这样的事来说,我们还是用排除法,那就是:老天并没有让他永远都有这个心结。他没有被手枪对着,他没有被威胁说:“你必须保留这个心结,如果你竟然走过了这个心结的话,那我就一枪把你毙掉。” —— 他在现实层面并没有面对这样严峻选择的情况。

好,这样的话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主动地,愿意让这个心结去继续打扰他的生活,使他没有办法活在当下或者是面对未来。

这个结论已经做出了,我们再问一下:为什么他会这样子?

我们还是给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抛弃这个心结对他的影响之后,他就能够充分地活在当下,获得快乐。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所谓的心结或创伤来扫他的兴的话,他就会活得过度快乐。然后,这种快乐会让他觉得有道德上的堕落感,或者说,这种快乐让他有抛弃了某一个人的,道德上的内疚感。

有时候,我们让自己有一个心结,相当于这个心结,是送给那个制造了我们这个心结的人的礼物,表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比如一个人,他早年受到父母的某种伤害,当他有可能把这个伤害变成他的一个心结时,他就能够可以停滞不前,他在用这种方式说,爸爸妈妈,我爱你,因为你们对我做的那件事,我允许那件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这就像喜欢一个人,让他在自己身上纹一个纹身是一样的,就像做了个记号似的。刚才那个例子反过来说就是,如果我竟然让某一个人在我心上面印的那个印记没有了,那就意味着我对他的背叛,而这个印记是为了维持关系用的。

也就是说,看起来是在维持一个心结,实际上,是在维持一段关系,这段关系是与制造这个心结的人的关系。

我们把它反过来解释一下。我们刚才说某一个东西或者是某一个念头、某一个心结是跟人有关系的,如果我放下了他之后,就相当于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我们从完全相反的方向来理解,有可能,当我们放下某一个念头、某一个东西时,我就会感觉这个人抛弃了我,而这会激活我早年害怕被父母抛弃的创伤。」

作者:曾奇峰
来源:“几个简单标准,检验自己是否放下” https://v.douyin.com/i8pNFDGf/

-

「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贬低那些生物学级别的欲望。

我觉得有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有可能有点过度地享受,所谓的、道德上的优越感。

人真的是跟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像小猫小狗它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它们是没有内心冲突的。

但是一个人如果过度地享受感官的快乐的话,他会有内心冲突,有自我攻击,就觉得自己这样做好像不对,档次比较低,等等等。

我不觉得这是人类高级的表现,

我觉得这就是人类的毛病:就是有太多的内心的冲突。

人经常会发动自己针对自己的战争,

这种战争就会导致很多的不快乐,导致很多的疾病等等,甚至会导致很多的人际关系的冲突。

比如,我故意端着这些所谓高级的东西,那我可能看到那些一天到晚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的人,我就会不舒服,我和这些人之间,就会在象征层面或者是实际层面打起来了。

人有多层次的欲望,所以我们经常会站在高层次的欲望的满足的立场上,来贬低自己生物学层面的愿望。

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反人性的。像传统的说法:顺天理,灭人欲,当然,如果我们不顺天理,一味地否认人的高级需要的话,这也是反人性的。

为什么?因为人同时有高级的和低级的需要。

道德上的优越感真的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我在自己身上发现自己享受道德上的优越感时,就觉得自己很荒唐,会自己把自己嘲笑一顿。

比如我是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的,有时候也会下决心决定不抽烟、不喝酒了。我有时会在只戒了三、五天的烟和酒之后,就会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就有点看不上那些又抽烟又喝酒的人。

大家也看到内心冲突了:一方面我自己是干这个事情的人,另外我又看不上别人干这些事情,这就会制造自己内心的冲突和人际关系中间的冲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间或者在网络上面也看到很多类似的情况:有些人他更愿意享受道德上的优越感,有些人可能更愿意享受低级的感官的快乐,这两类人,他们之间似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

我们还需要做第二个解释,为什么我们在享受所谓高级的快乐的时候,会觉得它好像更快乐一点?

是因为这样做满足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间,主流社会或者是父母亲或者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所以在我满足这些所谓的高级的快乐的时候,我跟他们的关系是和谐的,我没有被他们内化在我内心里面的那一双道德的眼睛所批评,这个会让我觉得舒服。

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人节制的时候,当一个人更有长远观的时候,他会比较舒服的原因。」

作者:曾奇峰
来源:“快乐的鄙视链是怎么产生的? ” https://v.douyin.com/i8pN3EeN/

v2 0d8cadd523d6a66bac7cb71ddb6101b3 720w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