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路边有卖小龙虾,斥巨资买了两大盒。
吭哧吭哧的扒了一晚上。
先说结论,确实有,但是数量不多。
足足扒了三斤才找到这么几个。
长的半球形,大的有 5mm 左右,
背面中间有个凹槽,
有点像半个樱桃核,都是成对长的。
并不是珠子。
一般呈白色,还有些没长熟的比较软,呈灰色,扒出来没多久就氧化变硬成黑色。
可能是我手比较大,看起来并没有视频里那么大个。
这是小龙虾的胃钙石(gastroliths),算是比较常见的东西。
小龙虾其实是个统称,属于甲壳纲十足目螯虾下目,
全球淡水小龙虾大概有 737 个物种和亚种[1],看起来挺多,其实常见的主要集中在拟螯虾科(Parastacidae)、正螯虾科(Astacidae)和螯虾科(Cambaridae)这三科。
为啥会有胃钙石?这是结石吗?
这当然不是结石,
小龙虾作为一种典型的节肢动物,需要蜕皮才可以继续长大。
由于淡水里的钙盐远低于海水,所以怎么补钙就成了大麻烦。
虽然小龙虾的外壳主要由钙 - 甲壳素混合物和蛋白质以及几丁质组成。
单不是单纯的一层,而是大致由表皮层(上壳)、外皮层(外壳)、内皮层(内壳)和膜四部分组成,
在准备蜕皮之前,小龙虾会将钙质以碳酸钙的形式从血淋巴中沉积钙化合物,
然后聚集在胃部,最终在胃壁上皮形成俩胃钙石。
蜕皮后,胃钙石立即落入前肠腔并在那里慢慢溶解,
溶解后的胃钙石成分大多被肠上皮和肝胰腺重新吸收,通过血淋巴转移到表皮上皮,并作为新外壳硬化的钙源。
如果营养不够的话小龙虾还会吃掉自己的旧壳以补充钙质。
至于为啥会有这么奇葩的构造,除了缺钙,主要还是老六太多。小龙虾有同类相食的习性,蜕壳期间软弱无力很容易被其他小龙虾借虾头一用。
那胃钙石主要由什么组成的呢?
胃钙石的主要成分和外骨骼差不多,主要是无定形碳酸钙为主,还有少量无定形的碳酸磷灰石和结晶的方解石。
另外还有少量磷酸钙、镁、硫酸盐等元素
除了钙化合物组成主体,在脱钙处理后可以清楚的看到,胃钙石还有几丁质 - 蛋白质纤维构成骨架结构(如图 d)[2]
在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图谱也能看到,内侧相对比较松散,而外侧更为致密,呈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
由大量游离钙颗粒组成的小球通过几丁质 - 蛋白质纤维进行链接。[3]
所以,这确实算个珠子,扣出一袋做个手链,对外宣称龙虾宝,卖个 1980 忽悠老头老太太不成问题。再撒点孜然辣椒面,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
实际用手使劲捏了下,捏不碎。
但是用指甲可以掐出痕迹,推测莫氏硬度大概为 2-3 左右。
拿着盘肯定没问题,吃就别想了,硌牙。
既然说小龙虾的胃钙石很常见,那为啥平时吃小龙虾没有注意到呢?
因为小龙虾的胃钙石长的位置实在太刁钻了,
长在胃前肠与胃交界处的肝胰腺包裹层内
根据我今晚解剖了三斤小龙虾的经验来看,
差不多就是小龙虾的上巴位置。
也就是头部下方,触须和嘴巴之间的位置,
和外壳中间还隔了一层红色的膜,这应该是肝胰腺包裹层
这个位置主要是小龙虾的胃,呈黑色,吸一口味道非常上头。
想看到胃钙石需要先掏掉消化腺和胃,
一般吃小龙虾不会专门剖开这个位置。
而且由于外层有一层膜结构,即使撬开外壳也不容易马上发现。
那除了小龙虾,还有没有别的生物也有这个结构呢?
那肯定是有了,
比如半陆生端足类动物跳钩虾(Orchestia cavimana),
在后盲囊里也能清楚的看到以凝结物形式储存的钙质。
但这并不是淡水十足目的普遍结构,比如同是淡水虾的沼虾属像是罗氏虾,日本沼虾都没有这个结构。
好了,关于小龙虾胃钙石的问题大概就这些。
此时,看着扒出来的半盒小龙虾尾陷入了沉思……
因为我发现我好像吃这玩意容易闹肚子。
............
【售龙虾宝珠回血】,
此乃小龙虾渡劫蜕化之时内丹修炼而成,
自带蒜蓉之气,佩之可心情愉悦,胃口大开。非常珍贵。
今因胃中事故忍痛割让,
寻有 da 猿 yuan 人 zhong 相送。
钱不是问题,重点是诚意。
交个朋友,只需 998。
宝珠请回家。
什么?嫌小?想凑个项链?
此物可遇不可求,凑成一条项链非常困难。
正所谓心诚则灵,只需 1988,我去给你现场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