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家打出这么多字,逐条斟酌,生怕哪儿出错,结果你们这帮混账居然就特么读出来一句“崖山之后无中国”是吧?!
宋朝的制度是绝嗣的,也就是说,从制度上来看,宋朝制度是没有继承人的。
宋朝把中国古代的官制玩出了新花样,官、职和差遣分离,真真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多精致有多精致,要多繁琐有多繁琐。然而接茬宋朝的元朝,类似于莽夫,宰执、三衙、厢军、谏议之类的东西,在元朝是不适用的。而且,元朝制度的大部分来源,是继承于金朝,而金朝的制度又多是沿袭辽代,只有个别是从北宋学来的。明朝又是元朝的好学生,自然是接着元朝的用,虽然嘴上说的是恢复汉唐旧制。
所以题主的这个“远”的感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宋明毫无连续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明朝基本军制——卫所制,就是元朝的镇戍军万户府制,而元朝的万户府又是从金代的忒母猛安谋克制度承袭而来,这三者之间甚至连军事单位都没变——千户、百户,明初甚至还保留有万户这一官职。然而宋朝的点检、虞侯、统制,并没有被承袭,总管被元朝用了,但是成了路的行政长官,随着明初改路为府,知府也就接替了总管,这一职务就此烟消云散。宋、元、明倒是都用过都指挥使这个职务,然而宋朝的都指挥使那是三衙和厢军的长官,高级干部,元朝的都指挥使都是亲军嫡系,明朝的都指挥使类似于元朝的都元帅,而指挥使其实是元朝的万户。
而且,元朝的时候去掉了唐宋辽金的某某军节度使的加衔,去掉食邑,明初朱元璋一手厘定新的官制,几乎是重新安排了整个官职系统,几个重要的改变比如废中书省枢密院,将太医院、钦天监的勋阶并入文官,废内官勋阶,爵位只保留公侯伯三种而废除了郡公、郡侯、郡伯、县公、县侯、子、男等等,这造成了明朝的官衔和之前的朝代非常不一样,等清承明制之后更是如此,明清一体,而唐宋元大抵差不多。
咱们拿结衔来说事。
唐朝:骠骑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范阳郡长史柳城郡太守平卢节度支度营田陆运两蕃四府河北海运兼范阳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采访处置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柳城县开国伯常乐安公曰禄山
宋朝: 推忠佐理功臣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行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临淄郡开国公食邑九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晏殊。
元朝:大元故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赐推忠守正亮节功臣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畅师文
明朝:赐进士及第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知制诰知经筵事国史总裁徐阶
清朝: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兼曾河道提督军务加三级一等肃毅伯李鸿章
然而明初没大改之前的结衔倒是稍微有点唐宋味道:
赐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常公
很明显,在朱元璋厘定新制之后,明朝的官职几乎和宋朝没有了任何承袭的意思,而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求同的心理,长得差不多的就容易放在同一类,既然宋明一点都不像,那给人的感觉就只能是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