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全符合柯本分类温带海洋性气候(Cfb)所有条件的地方,还真给我找到了一个——湖南衡山南岳站,位于海拔 1265.9 米,极为接近 1300.2 米的主峰祝融峰。最冷月平均气温>0 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2 度、降水量分布较均匀(指不符合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大致是旱季降水最少月>30mm 且和雨季月份平均值的差距小于 3 倍,,这个条件不一定是强制性的),全部都满足了。当然衡山因为海拔的关系,属于亚热带高原(Subtropical Highland)类型的 Cfb,不是大陆西海岸(Marine West Coast)类型[1]。
注意,确实就这 1 个独苗,所有 CMA 国家标准站总共 31694 个的数据,竟然仅仅只有 1 个气象站能做到恰好压线 Cfb。。。
简易气候数据图表(CMA 国家站数据库,1991-2020 平均值)如下:
1981-2010 区间数据。可以看到 2010-2020 年之间衡山变暖程度有限,未来至少 15-20 年有希望继续守住距离七月 22 度线“最后的 0.3 度”,保持全国国家站唯一 Cfb 的纪录。
分析为什么是衡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1.位于湖南中部这个中国冬季降雨中心之一,夏季降水很多时候的 5/6 月峰值在 300mm 以下,没有安徽、浙江高海拔地区那么离谱。2.湖南三面环山,中间都是平原,偏偏只有衡山单独一座耸立 1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利于降低夏季气温,但它又不是太高,以至于让冬季气温跌到 0 度以下。如果衡山有 1500 米高,也许冬季就和黄山一样因为太冷失去 Cfb 的资格了。
衡山的历史极值最热 31.3 度、最冷 -15.2 度,和西欧海洋性气候区处于同一水平。很多自称梦想中热爱 Cfb 气候的人,如果不想出中国境内就要感受身临其境,完全可以试着前往衡山居住。当然考虑到在山顶造个别墅的代价太大、不可能获得允许,也许可以退而求其次,前往湖南两侧的井冈山、武陵山海拔 1000 米以上区域。如果不强求冬季降雨太多一定要 Cfb,那选择的范围就更广了,整个云贵高原、川西河谷、金沙江河谷和武夷山、南岭山区有无数接近巴塞罗那、旧金山气温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地区。
云南昆明、临沧——
加州普遍被公认为“最好气候”排名前列的硅谷(取 Mountain View 市)、洛杉矶——
这气温条件简直一模一样啊!云南的极端高温还明显低 10 度以上,永远不用担心 35 度以上的天气。主要区别就是云南夏天下雨、加州冬天下雨,可是对于体感来说,不觉得夏天多下雨降温是什么坏事,都是 20 多度,再怎么“湿“也不会造成让人体感 30 度 + 的所谓“湿热”。仔细一想,云南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民族分布、高山宽谷、甚至靠近缅北(墨西哥锡纳罗亚)等特征上都很像“赛里斯的加利福尼亚”(前面迫真类比过海南=佛罗里达,黑龙江=明尼苏达),倒是不靠海,但是纯粹讨论气候对于居住的影响,不讨论人文和经济,还真有小加州的样子。。。
都说东亚 Cfb 难找,深有感慨,因为最要命的是满足冬季降水,整个东亚冬天都太干旱了,10 月 -3 月都在 30mm 以上就刷掉一大批。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东亚季风强劲,夏季降水 100mm-150mm 的地方基本都是半干旱气候,自然不能指望冬季降水多高。旱季必须要在 70mm 以上、夏季最高差不多 200mm+ 的城市、气象站,才能接近 Cfb 基础条件,这就更加凤毛麟角。好不容易找到大概 20-30 个,夏季最热月平均 22 度以下这个硬性框架,直接又刷掉 95%,这样最终只剩下衡山南岳 1 个。
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海峡另一侧。台湾海拔 1500 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气象数据确实较为丰富,可以参考的站点密度大,但是最热 22 度以下这一点满足了,降水却总是爆表,旱季 60-100mm 之间,雨季动不动 500、600mm+,阿里山、东部海岸山脉的迎风坡尤其夸张,比如像这样:
降雨和冬季气温都满足,就是夏季气温“不够冷”的典型,主要集中于如下地理区域:江西东北部上饶周围的盆地、安徽中南部山区、和浙江舟山群岛。
江西德兴县(气象站海拔海拔 88.5 米):整个大陆 + 海南岛范围内,冬季降水量(11 月 -2 月)最高、唯一这 4 个月降水全部超过 80mm 的城市。这样的分布就算在英国都能算是雨量充沛了,冬季雨量是伦敦、曼彻斯特的 3 倍以上,放在全世界,超过罗马、巴塞罗那、旧金山、开普敦、罗马等地中海冬雨气候的典型。
江西芦溪县(177.2 米):冬季降水全国第二,除了海南以外 11 月降水最高。十分有趣的是芦溪居然在 11 月份存在一个极其突兀的降水峰值,甚至远远超过基本在 10 月中旬结束的华西秋雨。全国 3 万多 CMA 站点,Again,只有它一个 11 月降水、相对湿度比 10 月、12 月都高得如此明显(2 倍左右),仿佛第二个梅雨季到来一般。如此诡异的地区 Outlier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另一个因为夏季降水稍微高了一点、气温稍微热了一点被淘汰的选项是安徽九华山,它和德兴并列为唯二在 1、2 月降水量都超过 100mm。九华山的情况其实非常可惜,因为它的主峰海拔 1342 米,气象站位置却在 647.3 米高的半山腰,如果能设立在在顶峰,可能观测到和衡山一样的亚热带高原 Cfb。
黄山(1840.4 米),6 月梅雨峰值太高,冬季 -1.8 度过冷。
浙江舟山市定海区(35.7 米),可能是中国年降水量>1000mm 地域,一年中 12 个月降水分布最平均的地方了。从这个角度看,它可谓“海洋性程度之冠”的称号。但是夏季平均气温还是太热。。。
宁波市镇海区(4.0 米),和定海几乎一样的特征。
补充一个气温和大部分月份的降水都满足条件,单单少数一两个月(11、12)太低导致从 Cfb 变成 Cfa 的小气候,云南贡山(1583.3 米)——
虽然位于三江并流区域的怒江干热河谷,热但不干,年降水接近 1800mm,一年有 9 个月降雨量在 120mm 以上。事实上怒江河谷越往下游走,气候反而越干燥,一直到出境为止。
贡山的 1-4 月降水量,四个月都是除东南部几省以外的全国最高。其中 3 月降水全国第 7 位,极为特殊,再往下 500 多位的站点全部都被东南季风区垄断了。。。可以称为“11、12 月降水拉跨导致功亏一篑,如果上升 30-40mm,马上就是完美的 Cfb”。说实话这气候有点东非高原云雾森林、新西兰北岛的感觉了,度假胜地标配。
PS:
说到三江并流,我倒是对于同样处于贡山县、高黎贡山另一侧的独龙江流域非常重视,据说独龙江乡年降水极值可以飙到 4000+,可惜没有数据库支持,本来预估很有希望的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也是一样。已知独龙江乡最低点(独龙江出境处)海拔 1170 米,这搞不好是一个类似墨脱县、缅甸最北部山区(葡萄地区)的热带季风 Am,甚至热带雨林 Af!热带雨林可是中国真正稀缺的气候类型,全国站点总数为 0,海南三亚、五指山、三沙都没有接近的。
最后提出一个我眼中距离“亚热带高原 Cfb 理想情况”最接近的城市——贵州大方县(1721.5 米)。
大方看似问题和贡山类似,冬季降水很少(25mm、30.3mm、23.9mm),和夏季差距过大,完全不能达到 Cfb 的最低标准。但它是中国 1 月平均相对湿度最高(90%)、平均降水日数最多(21.3 天)的气象站。而且极为罕见地呈现出冬季比夏季降水频繁、湿度更大的现象,东部地区在 5-8 月的梅雨季都很少接近 90%的月平均湿度,要知道全国 CMA 月降水极值的广西东兴 7 月(676.6 毫米)也只有 84%的湿度、20.9 月降水日数而已。如上一切都符合暖夏地中海气候(Csb)的特征,但就是因为降水总量分布不合格,连高原海洋性 Cfb 都不是了,只能被分类为 Cwb。哪怕大方冬季降水每个月增加 30-40mm,立刻就能成为比衡山更加典型的 Cfb。
这更加引发思考:我们都知道柯法到处是 BUG 漏洞百出,只是依靠分类详细、习惯用的人多,在众多气候分析法中比烂胜出而已,历史上提出修改柯法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可是要怎么样修改,才能把大方县之类的地方覆盖进 Cfb 范围内,又不会把现有的 Cfb 区域连带排除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