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壕风衣
战壕风衣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异常残酷。主战场欧洲属于海洋性气候,湿润而多雨,而且随着机枪等新武器的投入使用,杀戮效率急剧提升,人员伤亡惨重,最后进入相持阶段,双方都不敢贸然主动出击。交战双方挖掘了大量的战壕,士兵需要连续长时间生活在壕沟里。在欧洲多雨的天气下,壕沟肮脏泥泞,充斥着生活垃圾、虱子和老鼠以及各种难闻的气味,异常艰苦。
早期士兵大多穿一种厚呢大衣,由羊毛制成,虽然温暖,却非常沉重,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下,沾上水和泥巴就更加笨重,严重影响士兵在战壕里的正常生活,也降低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快速机动反应。
为了改善士兵的生活条件,提升战斗力。英军军官设计出了适应环境的军装风衣,也就是战壕风衣的原型。
战后,随着士兵们凯旋,这种舒适,帅气的服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被当时的时尚人士所追捧,并在好莱坞大放异彩。在众多经典电影中,男女主角身着这种帅气的风衣,演绎了令人心动的爱恨情仇。自此,风衣逐渐成为声名远扬的时尚单品,在设计师百花齐放的年代,风衣的设计也开始多样化,演变到今天也就是我们的战壕风衣。
战壕风衣在整体造型上沿袭了当时军装风衣设计,保留了经典元素,如:
双排扣
其沿袭了军装的传统,5×2 的双排十粒扣配置使衣服的前门襟位置更加严密,防风保暖效果甚佳。
肩章
专门设计用来佩戴军衔,通过肩章区分级别,同时固定包带,方便士兵背上挎包。
枪挡
位于右前胸部位的一层覆片是枪挡,在战场上主要是为了垫枪,防止开枪时枪械的冲击力伤到持枪者,现在则是装饰作用。
雨挡
在冬天,后背是人体最畏寒的区域,后背上方的覆片被称作雨挡主要是为了防水、防风保暖。同时,还可以起到修身的作用。
袖袢
可收缩的袖袢,作用是收紧袖口,加固防风挡雨功能,可以防止雨水和风灌进衣服里,防风保暖。
腰带
设计腰带的目的是为了让士兵在作战中方便灵活,后期的作用主要是修饰体型,腰带可拆卸,方便美观。
D 型环
D 型环位于腰带后方,最初为了让士兵在腰上别上手雷等作战工具,经后期演变,作为装饰观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