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
作者谈迁,明末人,明朝还没灭亡的时候就开始写,写到永历都继位了才完成,结果家里闹贼,大胆的则人见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愤然带走了书稿,谈大爷只好重新再写一遍 23333
这书可以看作是简本明实录,但是越往后越详细,到天启崇祯两朝简直事无巨细,鉴于崇祯没有实录,这本书甚至可以作为崇祯实录的替代品,而且天启实录中缺的那几卷好像也是用这本书补的。那你琢磨琢磨,天启崇祯,自然少不了东北那点儿事,所以这本书记载了大量清朝不让说的东西。
这本书完书在康熙初年,当时文字狱还没有到一个穷凶极恶的地步,尚处民不举官不究状态,所以得以保留,《明史·艺文志》也开列了这本书,好像是史部最后一本。等到雍正乾隆年间,这本书遭到追杀,能见到的全部销毁,以至于乾嘉及以后的各大藏书名家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书,甚至连谁那里有都不清楚。这本书有可能只剩下了一套半,藏在民间不出名人手中,也不看,也不借,也不管。
一直到清朝都亡了十多年了,张宗祥偶然发现了一册国榷,惊讶于这书居然还有,于是多方搜集,结果一直搜到民国都灭亡了也没找全。1954 年,在政府和各路大佬的集体搜寻之下,张宗祥终于找到了那套几乎完整的,然后在 1955 年誊抄出来,这才有了后来煌煌四百万字的点校本国榷。
12 年的时候我刚来北京,泡在北京各个书店里,后来偶尔在王府井书店一个不起眼的书架角落里发现了上海古籍的影印抄本国榷,借钱买下来了。后来这套书跟着我四处播迁,从大兴到昌平,到顺义,到朝阳,到昌平,再到山东,漂了八年,以至于其中一册的书脊都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