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按照当前的尺寸和生长速度估算,大洋海神草 Posidonia oceanica、澳大利亚海神草 Posidonia australis 的一些克隆连接群体有约 4000 岁到 100000 岁的年龄[1]。这样的海草可能没有内在的自然寿命限制。
参考 1 列出了当时文献描述过的一些克隆连接生物的规模与年龄:
近年来,人类活动似乎引起地中海大洋海神草规模徐徐缩小。澳大利亚鲨鱼湾的四倍体澳大利亚海神草还在扩大。不保证它们能在今后的海洋环境里继续生存超过十万年。
木本植物方面,已知最老的颤杨“潘多”可能超过 80000 岁,至多约 800000 岁。
动物:
玻璃海绵等多孔动物和绿水螅等一部分刺胞动物没有表现出衰老给生存力带来的损失,可能没有内在的自然寿命限制。
在自然界和实验室里,上述生物的死亡主要来自意外:被捕食者吃掉、被病原体感染破坏、因水质恶化而中毒、台风登陆造成实验室断电水箱出问题之类。
长期观察显示绿水螅的死亡率和繁殖能力与时间流逝无关[2],其死亡主要来自意外。它被人为打碎或氧化损伤后在适宜环境里可以自己修复。
灯塔水母[3](Turritopsis nutricula)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逆转自身生命周期的生物。其性成熟个体能从水母型重返水螅型而不死亡,此能力亦可见于同为灯塔水母属的另一物种Turritopsis dohrnii(由于外观和能力相似,二者一开始是被分类混了的,在人类对它们感兴趣并进行基因分析后才拆分)。
刺胞动物门有其它物种具有和灯塔水母类似的能力[4][5]。
考虑在自然界生活的状态和年龄的可测定性,生活在南极罗斯海[7]的海绵物种 Scolymastra joubini 的某些个体的年龄估计在 15000 岁[8]到 23000 岁[9]。
截至 2025 年,人的最长寿命纪录约 122 年,胜过同体重的其他哺乳动物。
真菌:
美国俄勒冈的一摊蜜环菌 Armillaria ostoyae [10]克隆连接群体可能已经存活了 8000 年以上。它现在每年的最大体积可能超过 35000 立方米(主要是在地下约 1 米深处蔓延的菌根网络),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已知范围内最大的单一生物体。它可能没有内在的自然寿命限制。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可能没有内在的自然寿命限制。在理想条件下,细菌二分裂在均等分裂时产生的两个个体都被重置到完全的状态,古菌同理。
在有压力干扰的情况下,非均等分裂会导致只有一个个体被重置,另一个较小的个体积累了损伤并趋于死亡,这应当算意外事故致死。
即使认为原核生物个体的连续性在分裂时断裂,它们也可以长期不分裂。
Frederick Colwell 和 Steven D'Hondt 在 2013 年的《深层生物圈的性质和范围[11]》中写道:
含水层[12]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速率远低于地表的微生物,完成简单的新陈代谢步骤需要数百到数千年。南太平洋环流深层海洋沉积物中的细菌似乎早已停止细胞分裂,将极低的能流全部用于自我修复来维持生命[13]。
细菌的休眠状态与极低能耗的非休眠状态没有绝对的界限。R J Parkes 建议,上述发现意味着细菌在没有科技的情况下实现了生物学低级永生。
非细胞生物:
如果用保有感染力作为病毒颗粒还活着的标准,那么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冰里保存的某些病毒颗粒可以在地质时间上维持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