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有没有从中国传出去的农作物?

苹果算半个。


现代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或称西洋苹果),起源自一种天山山脉(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新疆西部这一区域)的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v2 33aab23e40dc8e16b5afd6d2ca7df85c 720w
Malus sieversii 天山野苹果 / 中亚野苹果

天山野苹果沿着丝绸之路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并与沿途的各种野生苹果杂交,最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苹果品种。

1993 年牛津大学通过 DNA 比对,确认全球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60%以上基因来自天山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或称中亚野苹果),其余来自欧洲野苹果(Malus sylvestris)和中亚其他野生种(主要是 Malus orientalis 东方苹果,或称高加索野苹果)。

v2 3c8410e7ccffdb0fe99c43d22ef9ca6d 720w

目前,在中亚地区还没有发现支持早期苹果栽培的确凿考古证据。然而,考虑到该地区是天山野苹果的分布中心,且基因证据支持其为栽培苹果的祖先,因此这里仍被认为是苹果驯化的最有可能的起源中心。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当地森林的主要建群种就是天山野苹果,阿拉木图在当地语言中就是“苹果之城”的意思。

目前中国新疆新源县还保留有约 10 万亩的野苹果林,每年会举办“天山野苹果节”,保护全球最大原始野苹果基因库。

v2 e3d8a51db0b696ee8046d57d43ce4c4a 720w

PS: 樱花也是起源于天山地区(记错了,是喜马拉雅山地区)。(而樱桃最早发源于土耳其、伊朗一带。)

v2 224156ea65ef71742fbf304d98ac3c41 720w

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帝国东征将天山野苹果经中亚一路带入欧洲(希腊人称“Median Apple”)。

在传播过程中,天山野苹果与欧洲野苹果(Malus sylvestris)等其他野生苹果发生了广泛的杂交。

v2 2625117a6ab112103ac5717982b4386b 720w
Malus sylvestris 欧洲野苹果

更早时候,古罗马人就对苹果的栽培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嫁接主动培育出了多个品种的苹果,提升了产量和品质,并记录下了不同品种的特性和种植方法,为苹果在欧洲的广泛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栽培传统

v2 d8b7e04191d72f053237ec3adacafb35 720w
厄里斯一苹怒三美,导致了特洛伊战争

天山野苹果传入欧洲后继续被欧洲人杂交和培育。

中世纪的欧洲,经过修道士们的进一步开发,苹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和酿酒原料。甚至圣经中的“禁果”原型都是苹果。

但直到这时候,苹果还是一种比较酸的小水果,主要用于烹饪和酿酒,鲜食仍然较少。

v2 dd5cf4193c3e560cc66b6a0de63591c1 720w
目前还在种植的 catshead 苹果就是一种典型的只适合烹饪不适合鲜食的苹果,原产地是英国

大航海时代,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扩张,苹果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包括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地。这一时期的苹果被叫做Malus pumila Mill,当时的植物学家以为苹果欧洲自然产生的,还没认识到苹果是多地古品种长期杂交出来的。

v2 19d76bf8d54e31188a3391ea6dbdf662 720w
Malus pumila Mill,当年可能仍然就只有这么大
v2 c84343e34776b840e53f7e3850995da1 720w
现在 Malus pumila Mill 这个名字已经逐渐被 Malus domestica 代替,都是现代栽培苹果的意思

在北美,苹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品种,例如 1890 年代发现并着重培育,1914 年正式命名的“蛇果(Malus pumila 'Red delicious')等。

“蛇果”是香港音译,意译其实是“好吃的红色苹果”,在大陆就是“红元帅”。蛇果的特点就是大而甜,好吃,并且颜色鲜艳,果皮较硬而光滑,便于运输,是现在全球在售的一般意义上的“现代苹果”的主要“原型”品种。但蛇果的味道比较单一。

v2 97ad17cdee40b39c684acaf1f477f03f 720w
蛇果

欧洲和美国仍有其他传统品种(如 Ribston Pippin、Egremont Russet)现代培育苹果,其风味复杂,酸甜平衡,具芳香(部分带蜜香或香料味)。

v2 59109331e3a812a57816053422617396 720w
Ribston Pippin,一种专门用于酿酒的苹果,不适合鲜食

目前,全球超过 7500 种的苹果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v2 fbf9ffb2aebdbcfb928a8eed7d17f05e 720w
v2 33253caa1ea4eaf41ff411ef4215939a 720w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天山苹果往东传播,与中原的野生苹果,如山荆子(Malus baccata)和楸子(Malus prunifolia)等发生了杂交,形成了古代中国特有的苹果品种“柰”

v2 35e7ace6f9a27594335e05f3a0f942a0 720w
山荆子,别名林荆子、石枣、糖李子、山丁子、山定子。楸子,别名海棠果、林檎、柰子、大八棱。别名嘛,不要较真~

植物界主流观点,“柰”就是沙果(Malus asiatica)。

v2 5b10185a70bc18d0ba28c658e0346756 720w
沙果,别名林檎、花红果、萘子。别名嘛,不要较真~

当时“柰”是一种观赏水果,尚未成为主要的食用水果(直到现在也不是),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描写:“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樗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

v2 03f541040d9bb8122b6c1cfc7d8271ff 720w

实际上“柰”这个水果也早就有。西晋郭义恭的《广志》记载:“柰有白、赤、青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如收藏枣栗。”我们可以理解为古早的野生柰和后来的杂交柰。

唐代张鷟所著《朝野佥载》记载:“贞观年中,顿丘县(今河南安阳附近)有一贤者于黄河渚上拾菜,得一树栽子大如指持归,莳之三年乃结子五颗,味状如柰,又似林檎多汁,异常酸美。送县,县上州。以其味奇,乃进之,赐绫一十匹。后树长成,渐至三百颗,每年进之,号曰朱柰,至今存。德、贝、博等州,取其枝接,所在丰足。人以为从西域来,碍渚而住矣。”可见苹果属的植物很容易变异。美国的蛇果也是偶尔发现的。

众所周知,蔷薇科植物是非常容易杂交的,甚至“蔷薇”、“月季”、“玫瑰”都几乎无法准确分类。当年在古中国,天山野苹果还和当地的山荆子、楸子等杂交出了海棠果(Malus prunifolia)等水果。

v2 9ef31651b22359fa1df6b7612c021354 720w
海棠果,别名海红、秋子、柰子、大八棱。别名嘛,不要较真~

注意:我们现在市面上的“柰”一般是奈李,李属,不是苹果属,不是本文说的“柰”。这很正常,就像我们现在超市买的木瓜也不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那个“木瓜”。中国古代的木瓜长得像苹果,很硬,不能丰胸~

唐朝时“柰”被叫做“林檎”,因为鸟儿喜欢吃。“林檎”跟随遣唐使传播到了日本,到现在日本的苹果名还是“林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现代化进程,引进了现代苹果种植技术。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 ,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引入欧洲苹果树苗 。开始这种水果被叫做“西洋频婆果”,逐渐简化为“苹果”,并一直沿用至今。

广东《南海县志》载“西洋频婆果”。这时候的品种应该是比林檎大,而比后来的蛇果小,味道酸甜,皮青,肉脆,更适合煮熟了吃。明万历《群芳谱》(1621 年)记载:“西洋苹果,树高丈余,皮青,大如鹅卵...味甘松脆”。

v2 1254458eb41cb9ade2ede8461d7b17dd 720w
当时的“西洋频婆果”就是所谓的 Malus pumila mill ,应该比沙果大,比现在的红富士啥的小

清初(17 世纪后期),中国果农用西洋苹果与本土沙果(柰)杂交,育出绵苹果品种,这是中国第一种本土现代栽培苹果。河北《昌平州志》记载:“洋柰味转甘柔”。实际上明清时期,中国本土的“柰”和西洋舶来的“苹果”就已经分不清了。

1871 年,慈禧当政时期,美国传教士倪维斯使用带来的蛇果苗木,在中国山东烟台“广兴果园”培育出中国第一种现代苹果。(其实元明时期的“频婆果”和清初的绵苹果也是“现代苹果”,只不过“广兴果园”的这种更“现代”~)

“广兴果园”周围的老百姓通过各种途径纷纷索取西洋苹果枝条,与当地苹果相嫁接,很快在烟台南山一带出现了蔚为壮观的苹果园,最早的品种叫做“青香蕉、红香蕉”。烟台成为我国现代苹果与本地苹果相嫁接的发祥地。

1939 年,侵华日军的开垦团在我国东北利用当地的国光和元帅两种苹果进行杂交,培育出品质优、耐储存、易栽培的新品种,被命名为“富士”。

1980 年代,烟台苹果品种改良,已由青香蕉、红香蕉、国光等品种改植为红富士。我们山东人最喜欢说的就是“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俺们的萝卜皮 / 大蒜皮 /XX 皮”~

v2 2a9af7e2da7081901e01f909b14e693d 720w
红富士
v2 ff17e4d74e09b2319341c0d863c6e438 720w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