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孵蛋可不是趴到蛋上 21 天就行了。在母鸡进入孵蛋模式前,其体内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脑垂体分泌的催乳素引起的。
当母鸡进入孵化模式以后,母鸡的基础代谢率会下降,体温会下降 1~2℃,对外界的“应激度”也会降低。
因此,孵化期的母鸡会对周围产生的任何干扰者不再应激,只要达不到威胁母鸡生命的程度,母鸡不会轻易放弃孵蛋,即使离开也会尽快返巢继续孵蛋,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落稳窝”。
母鸡在孵蛋过程中,需要做的事包括:
一、翻蛋。
翻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把鸡蛋旋转 90°~180°,也就是把蛋“翻个面”,一来可以让蛋整体受热均匀,二来能够改变胚胎位置,防止发育中的胚胎与蛋壳内膜“粘连”。
2.调整巢中鸡蛋的位置,如将外围鸡蛋调到巢中央,或把巢中央的鸡蛋调到外围。因为巢中央的温度比外围高,此举也是为了保证所有鸡蛋受热均匀,避免外围鸡蛋长期低温,影响胚胎发育。
这两项工作经常是同时进行的,翻蛋时,母鸡会用喙轻轻地勾住鸡蛋,然后配合翅膀,把鸡蛋调整一个角度,完成翻蛋。母鸡通常每 2 小时就翻一次蛋,勤快的母鸡甚至 1 个小时就会翻一次蛋。
二、维持巢温。
母鸡在孵蛋时,会随时注意窝里的温度,如温度过低,母鸡会将鸡蛋搂得紧凑一些;反之,若温度过高,母鸡会将鸡蛋搂得松散一些。
另外,孵化过程也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孵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天气、气温条件下,母鸡也会采取相应的策略。
如在孵化前期,需要的孵化温度高,母鸡翻蛋的频率也高;而在孵化后期,由于蛋中胚胎已经成型,也具有一定的主动产热能力,母鸡会适当降低孵化温度,甚至每天可以离开鸡窝半小时,让鸡蛋自然冷却一段时间,称为“晾蛋”,帮助胚胎散发热量,这也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
三、觅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孵化,但它们仍需要进食和饮水以维持体力。通常来说,母鸡在孵化期间,每天会花大约 20 分钟时间吃喝,同时完成排泄。
当然,鸡蛋的孵化期长达 21 天,母鸡在孵化前期可以利用自身的脂肪储备,但在孵化后期,母鸡也会充分利用“晾蛋”的机会,顺便出去快速觅食。鸡主人也会将食物和水尽量放在离孵蛋母鸡近的地方,方便母鸡取食,减少母鸡外出觅食的时间。
因此,且不说母鸡会不会产生人类“感到无聊”这样的情感,在整个孵化器,母鸡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有事情要做,还要时刻保持同一个动作,实际上是很辛苦的。
只是,由于母鸡自然孵蛋效率太低(每次仅能孵蛋约 15 枚),且母鸡在孵蛋和育雏期间会停止产蛋,对农户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因此,即便是农村,使用母鸡自然孵蛋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