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里提到的这份报告[1],其原文在这里:
报告来自世界气象组织 WMO,每年会出一份这样的报告,报告最多给出 10 年的气候预测,数据来源是 WMO 指定的 18 家气象中心[2]。
这 18 家中心有 14 家是长期合作的,如下图,其中就包括中国气象局的北京气候中心。
看看报告。报告的关键信息是全球加速变暖。主要的预测结果:
第一,预测 2025-2029 年每年气温较工业前(1850-1900)高 1.2°C~1.9°C,86%概率至少 1 年升温超 1.5°C,70%概率五年均值超 1.5°C。
第二,80%概率出现比 2024 年更热年份,1%概率单年升温破 2°C(这是首次出现非零概率,以前这项的预测都是 0)。
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2024 年已是历史最热年,其全球年均温度为 1.55°C ± 0.13°C,这是观测历史最高值。下图是 2024 年和近五年(2020–2024)相对于 1991–2020 年的地表气温异常。2024 年几乎全球都偏暖,尤其是北美和欧洲。
加上 2024 年初发生的厄尔尼诺,其对 2025 年具有滞后驱动作用,在没有强烈冷事件拉尼娜抵消的前提下,会使 2025 年极可能继续升温,甚至打破纪录。
其次,这个报告采用了包括中国气象局在内的 14 个机构提供的多个模型,这些模型被用于用过去已知条件推算过去温度,用于检验模型可信度,这样的历史回测验证结果优秀,误差小,尤其是在全球年均温度预测上,相关系数极高(>0.9),见下图右上角。
除了全球平均气温以外,报告里还有关于极地海冰预测,全球降水预测,未来五年厄尔尼诺 / 拉尼娜预测等等。
至于对人类的影响,1.5°C 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气温门槛,因为 2015 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提出:
尽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C 以内;绝不能超过 2°C(相对于工业化前,即 1850–1900 年平均温度);
IPCC 给过一个《1.5°C 特别报告》[3],详细说明了超过 1.5°C 温度阈值后的影响。
这些危害包括但不限于:海平面上升 0.4m,>70%的珊瑚礁消失,极端高温,农作物减产风险增加,热带病传播北移,生物多样性风险上升,会有上亿人陷入极端贫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 1.5°C 到 2°C,不是一个“缓慢过渡”,而是灾难级风险成倍放大。
全球变暖是个必然趋势,但是人类好像也做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