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超出我的预料了啊。评论区追加了很多问题,更新一下吧。
1。 “昆虫”的定义是什么?
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数学几何里的“点”,和汉字笔画里的“点”,表示的肯定不是同一个东西。混淆词语的准确定义来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昆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里,比如《西游记》里就有“五虫包括羽虫、鳞虫、蠃虫、毛虫、昆虫”的内容。这个古籍里的“昆虫”,粗略地包含各种无脊椎的小动物,大概是有蜘蛛在内的。但是现代生物学对“昆虫(Insects)”有明确的定义和范围——专指“昆虫纲(Insecta)”的动物。蜘蛛不属于昆虫纲,自然也不是昆虫。后面凡是提及“昆虫”这个词语的,都默认是现代生物分类学定义的“昆虫”。
2。那么“昆虫纲”又怎样定义呢?
生物课上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两对翅,三对足”,其实是大多数昆虫的“特征”,而非定义。其实不满足以上“特征”的昆虫也是有的。极端一点的比如捻翅虫的雌虫。考虑到普通人的接受能力,就不放图片了。分类学上任何生物类群的“定义”,都是某个共同祖先的全部后代(正式名称叫“单系群”)。比如“恐龙”的定义就是“麻雀和三角龙的最近共同祖先的全部后代”。依样画葫芦,“昆虫纲”的定义可以是“衣鱼和独角仙的最近共同祖先的全部后代”。满足这个定义的动物,就属于昆虫。而蜘蛛不满足。
3。“最近共同祖先”是怎么确认的?
一般通过几种手段综合判断。分子生物学对比两种动物(比如衣鱼和独角仙)的 DNA,根据二者的差异可以推测出它们的最近共同祖先生活在多久以前。形态学和胚胎发育学指出衣鱼的结构比独角仙更原始,更接近共同祖先。最后,古生物学在相应的地层里找到了比衣鱼结构更原始的早期昆虫化石,证实了之前的推测。需要澄清一下:“最近共同祖先”其实是很难确认的。严谨点的话不说 XXX 是 YYY 和 ZZZ 的共同祖先;只说这个共同祖先生活在什么时代,形态结构接近 XXX。
2024.11.13
以下是原回答。
见猎心喜,答一下。
生物分类学的原则是:一类生物,不管是界门纲目科属,都必须可以追溯到一个最近的共同的祖先。是这个最近共同祖先的后代,就属于这类生物;不是它的后代就不属于。这是生物分类学的最高原则,高于其他诸如形态上近似,分布区域重合,生活环境相同等等。根据这个原则,鲸和海豚不是鱼,也不属于海豹海狮海象海狗那一类。鲸和海豚最近的亲戚是河马,和牛羊猪骆驼长颈鹿一样,属于偶蹄目。因为它们有最近的共同祖先。
同样的,为什么蜘蛛不是昆虫?因为蜘蛛不是昆虫纲的最近共同祖先的后代。简单来说,不是一家子知道吧。虽然蜘蛛也生活在陆地上,外形和昆虫相似(其实差别挺大的,后面详细说),经常和昆虫一起混在各种犄角旮旯,但仍然不是昆虫。
最后一个问题:蜘蛛属于什么。这可是个长长长长的故事,容我慢慢讲来。
故事要从 5 亿 4000 万年前说起。那时,各类动物先祖正忙着在空空荡荡的海洋里抢占各种生态位,那种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境界,被后世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节肢动物门,也就是现代昆虫、蜘蛛、虾蟹、蜈蚣的祖先,也是寒武纪的众多豪杰之一。只不过在那个时候,它们的结构还都很原始,样子有点像奇奇怪怪的小虾米:
生命大爆发让海洋一下子拥挤起来,生存竞争愈演愈烈。节肢动物先祖们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身体构造,去稍微提高一点生存的概率。那么要怎么改进呢?节肢动物的基础构型是身体分成很多很多相似的体节,每个体节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腿,正式名称叫“附肢”。节肢动物的演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体节和附肢的分化来进行的。
桨足虫毕竟已经有了成型的头部,用来感觉和进食。寒武纪的节肢动物祖先在演化出头部时,大多是把头上的第一对附肢改造成了触角,在海水里晃来晃去,分析水中的化学分子,也捕捉水中的震动。后来,触角成了节肢动物最重要的嗅觉和触觉感官。
差不多和抚仙湖虫同时代的另一些节肢动物,没有把头上的第一对附肢改成触角,而是改成了一对小钳子,正式名称叫“螯肢”。
这些没有触角,却有螯肢的节肢动物,就被称为“螯肢动物”。莫里森虫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螯肢动物。而蜘蛛,就是螯肢动物成员之一。所以知道为什么蜘蛛不是昆虫了吧?蜘蛛的老祖宗在寒武纪就和昆虫的老祖宗分家了。
现存的螯肢动物全都继承了老祖宗的螯肢。因为没有触角,它们的脑袋光秃秃的,和昆虫、虾蟹、蜈蚣完全不一样。蜘蛛和它的近亲们,包括蝎子、蜱虫,螨虫和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物种。组成了“蛛形纲”。
所以现在可以给出答案了:
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蛛形纲,蜘蛛目。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
两家各立门户,别认错了。
最后,看看这些“螯肢动物”的“螯肢”长什么样吧。
蛛恐虫恐就不要往下翻了。
蛛恐虫恐就不要往下翻了。
蛛恐虫恐就不要往下翻了。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