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那是腰背好嘛!!!!
后面那鼓起来的是腚,
腚和肋巴骨之间的是腰!!
跟我念,一妖嗷腰,腰!!!哺乳动物都有。
不信你摸摸路边小姐姐的去,
看她给不给你俩电炮。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有腰,为啥只有马能骑呢?
这就得从四足动物的行走方式说起了。
如果四足动物想正常行走,应该是左右脚交替往前,
这样始终会有两只脚在地上,腿一扑棱就往前跑了。
但是这样有个问题,两只脚并不稳定,底盘一高还磕脑袋,
所以需要摇头晃尾巴来保持平衡。
最重要的一点,腿短!!!
所以哺乳动物就对这个步伐进行了一次升级。
前脚后脚慢半拍,各走各的,
这样始终有三只脚在地上,三角形明显比两脚稳定,
走起来既省力又稳当,还不会左摇右晃。
由于哺乳动物出门带的初始装备就是四条腿加四个脚底板。
跟人类一样使用脚底板走路的就是跖行。
比如熊,刺猬,老鼠等。
跖行的优点嘛,稳当,关节负荷小,而且负重不错。
缺点也很明显,跑不快,动静还大。
日常用用还行,捕猎就有点不实用。
所以人类在跑步和发力的时候,会把脚尖踮起来。
通过脚掌上肌腱来吸收能量,就像弹簧一样。
这样移速会大大提升。
踮着脚靠着脚趾接触地面跑路就是趾行。
大家都知道,动物界是出了名的卷。
趾行挺好用,那就天天练,
于是像猫狗等食肉动物,干脆放弃了脚后跟触地,改用脚趾跑路了。
此时动物界的老卷王牛马们开始不愿意了。
人人会趾行,等于没趾行,这事可要命啊。
刚好脚趾前面还有脚趾甲,也能缓冲蓄力。
于是牛马们把指甲进化成蹄子,(实际蹄子是角质化皮肤)
脚丫拉长冒充腿,
平时跑仅蹄甲触地,着重炼腿脚。跑的更快了。
这就是蹄行,
牛马只练腿,不练腰,所以跑起来非常稳。
而且负重很不错,毕竟身板结实。
所以理论上说奇蹄目和偶蹄目都能骑,跑的稳当
特别是奇蹄目,就连最沉的犀牛奔跑起来都可以四蹄腾空。
简直就是卷王王中王。
然而,蹄行啥都好,就是不灵活,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不好拐弯,
甭管是猪还是牛,都是一溜烟撞到底,刹车不是靠脸就是靠前列腺。
食肉动物一看,不敢跟了。
你们吃草的跑的快就行,我们捕猎的不能光跑的快啊,
万一猎物学会拐弯,那我不飞出去了吗?!!!
单靠趾行又卷不过,这可咋办。
思来想去,腿菜靠腰补吧。腰腿合一,一跃五步,多少能找补点。
于是又诞生了两个流派,
一个是猫科的偷袭派,只要我爆发比你快就行。
由此进化出了更长更灵活的脊椎,来适应灵活的捕猎节奏。
更短颈椎,来锁定猎物咽喉。
同时在第 3 腰椎形成 60°前凸,第 5 腰椎特化出弹簧韧带,
腰部像弹簧一样可以积蓄力量。
配合后腿比目鱼肌高达 72%快肌纤维,提供瞬间强大的爆发力。
那是悄悄进村,瞬间秒杀。
那么代价是什么?
过长的腰椎意味着腰软,
过多的快肌纤维意味着时间短。
所以众所周知,猫科都是快枪手,
就没法遛。
所以猫科动物没法骑。
另一个是犬科的持久派,我能耗死你就成
由此进化出了长颈椎,
适应奔跑时头部稳定,
比较长的腰椎来增进动力,
同时肌肉胸腰筋膜则形成连续张力带,可以有效降低耗能,
再加上高达 65%腓肠肌慢肌纤维,连续奔跑 6 小时肌酸激酶仅上升 15%。
主打一个陪遛。
那么代价是啥呢?
比猫好点,腰塌,走路步子太碎腰晃的厉害
经过我小时候验证,
人坐上去没几步就会自己滑下来。
所以狗也不能骑,
烂裤裆。
熊倒是挺适合骑,
跖行动物负重高。
但是腿短个大脾气爆,
一不小心给你表演个熊的力量。
犀牛河马也挺适合,
但是一个眼神不好脾气暴,另一个喜欢给人开俩眼儿。
不能骑。
鹿腿细,羊太矮,驼鹿个大上不去。
猪太肥,牛不跑,骆驼只在沙漠有。
只剩驴马能凑合下了。
什么?
你说熊猫驯化好了也行?
上一个这么干的输的老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