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厨房里的科学是很奇妙的。
一些个小小的操作,会让食物变得更好吃,背后足足有物理、化学七八个原理支撑。
就算是搅合饺子馅儿从一个方向搅拌,这么一个小小的工序,也有科学道理,还是物理化学两不误的哦。
嘛,鼠的物理知识有限,以下的内容,都是基于高中物理知识(还有一丢丢化学知识)来的。
在流体力学中,有个术语,名唤“雷诺数”(Reynolds Number),用来计算流体在特定环境中的流动情况。
一般而言,流体在任何环境中,都会表现为不太规则的流动状态,比如咱们身边的空气流动,这时就是雷诺数值大,所谓“我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
但……雷诺数一旦减小了,流体的粘性(可以想象成手上粘糖拉黏儿)就大大增加,让流体在特定空间里,呈现稳定、同一方向的层流状态。
然后,如果有一些特定大分子的性质加以支持,那就会呈现一种非常逆天的态势:
所有流体会在外力介入的情况下,沿着同一方向移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粘滞力。
此时再从另一个方向去介入外力,就会非常费劲儿,还会导致已经形成的层流乱成一团。
表现在现实中,搅和饺子馅时,就是所谓的“上劲儿”。
在这个提问下边儿,中科院的大佬已经提到,猪肉细胞当中,肌原纤维蛋白成分很高,随着搅拌,细胞破碎,释放这类蛋白质,加入流体力学的作用场合。
继续搅拌,蛋白质会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搭配粘滞力,让你没法子从另一个方向,顺顺利利地动手。
而且呢,从同一方向的搅拌,也能让饺子馅儿各路成分——尤其是肉里的蛋白质——提供“Q 弹”的口感、包成馅儿,不会散。
哪怕是素饺子,比如韭菜鸡蛋馅儿,也要遵循这个流体力学、食物力学原理。
不然,等着吃扁合,或者蒌子(饺子馅儿散了,口感可以想象)吧……
甚至可能会让饺子馅儿,从皮儿可能破的地方,漏出来一锅!
其实说白了,就跟用不同的酒做菜,会让菜肴带有多重奇妙口感的情况,大差不差。
当然啦,这个搅拌习惯所遵循的物理科学原理,在做蛋糕、做芝士等场合,同样有用,流体力学还是挺有趣的(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