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显然被忽悠了,或出现了严重误解!
不要忘了,我们正处在第四纪冰期的间冰期。
2024 年《Science》的最新相关论文显示,我们正处于 5 亿年来的最低温[1]。
过去的大量研究都显示出,我们此时正处在地球历史气温的最低谷[2]:
近年也是 5 亿年来,地球拥有大陆冰冠的三个时期之一。
同时也是海平面高度最低的时期之一:
一两度的温度变化,小范围的冰川融化,一两米的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绝大多数的地球生命来说,并不会造成剧烈威胁,毁灭性灾难更是不可能发生。
今天地表的平均温度是 14℃。
在过去,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以及白垩纪、新生代的最高平均气温,都可能达到甚至超过 30℃。
很显然,对于这些时期的生物来说,它们并没有灭绝。
相反第一张图标出的五条竖线,显示的五次大灭绝事件,并不是整个地质年代温度的最高峰。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全球气候学家还这么害怕全球变暖呢?
如果你观察仔细第一幅图,你就应当已经注意到:
几乎每一次大灭绝,都伴随着温度的剧烈变化。
是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背后其实是由生命演化法则所决定的。
生命演化本质上是适者生存。
当地球温度长期处于高温,那么生物经过淘汰迭代后,存活的大量物种都是适应高温的,如果突然进入冰期,这些已经适应高温的物种就会大量灭绝。
相反,如果地球原本长期处于低温,生物经过淘汰迭代后,存活的大量物种都是适应低温的,如果因为温室效应,温度迅速升高,那么,这些原本已经适应低温的物种就会大量灭绝。
显然,地球上的五次大灭绝印证了这一切:
五次大灭绝,虽然主要因素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三大共同特点。
都发生了火山喷发,都出现了海平面的变化,都发生了冰室或温室效应,其中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同时伴随着冰室和温室效应的先后发生。
其中最为惨烈的大灭绝事件是 2.52 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无论火山喷发,还是冰室效应、温室效应,都是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最为激烈的[3]。
造成了 70%的陆生脊椎动物灭绝,96%的海洋生物灭绝。
同时也是昆虫所发生的唯一一次大灭绝事件(57%的科、83%的属)。
当时,西伯利亚火山喷发产生的二氧化碳高达 30000 Gt C(对应 10 万 Gt CO2,100 万亿吨)
这么大规模的碳含量,直接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灭绝之前达到了 4000ppm 的浓度。
灭绝高峰期更是高达 8000ppm,二氧化碳浓度是今天的 20 倍。
不同研究人员,不同时期,对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无论哪一种预估方法,都可以确定二氧化碳含量相对提高了三倍。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直接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气温很快升高:
二叠纪末期,温暖地区的温度从 20 多摄氏度,增加到了 30 多摄氏度。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升温 8℃左右。
可能一些地区的温度升高,相对于 0℃来说,幅度可达 1.5 倍。
两极地区的低温也达到了 0℃左右,而高温可达 12℃,冰川已经全部融化。
当然,拿二叠纪的数据来比,实在是有些欺负我们人类了。
我们来看看发生在 5550 万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也即,恐龙灭绝一千万年以后发生的一次全球升温事件。
这个地质年代,恰好也是因为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相当于人类当前 1000 年的排放量),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 5~8℃[4]。
其中碳排放主要在 2 万年时间以内,但温室效应持续了长达 20 万年的时间,导致小范围的灭绝事件(底栖有孔虫大规模灭绝)。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被认为是今天全球变暖的重要参考。
但有个最大的不同在于,5000 万年前全球气温本来就高,今天的气温却处在低谷,升高相同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并不相同。
而且,今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和全球变暖速度,也比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快得多。
过去 5 亿年,全球平均温度也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虽然今天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整个 5 亿年的历史时期,也属于最低的时期之一。
但短期的增长速度却非常的可怕[5]。
显然,如果人类无法完成碳中和,即便人类文明不继续增长,而是仅仅维持,碳排放也会继续暴增。
从走势可以看出,人类照常使用化石燃料,在 200 年后将达到三叠纪时期的碳浓度,仅仅不到 400 年的时间,就超过过去 4 亿年的最高碳浓度[6]。
目前一般认为,全球温度升高到 5~8℃,便会导致全球性的灾难后果(注意,这里也不是毁灭的措辞)。
依据当今已经出现的异常气候。
可以预料将会发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早在 2000 年左右,便提出了气候临界点(climate tipping point)。
气候临界点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不同的临界点,临界温度并不相同,大致在 1~5℃的范围[7][8]。
今天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超过 1℃。
一些气候临界点或许已经逼近,例如北极海冰、亚马孙雨林、格陵兰冰盖、温盐环流等等[9]。
我怀疑题主或者题主看到的相关文章,把 1~4℃的临界温度预警,理解成了毁灭性灾难后果。
这显然不是的!
这是一种失控预警。
人类的总能源功率仅仅 2×10^13 W,相当于地球表面热功率(包括阳光照射)的万分之一。
当气候已经发生不可逆变迁时,在不导致其它不可控后果的前提下,通常认为人类是缺乏直接干预能力的。
当触发地球正反馈机制,气候便可能朝着短期完全不可逆的方向发展。虽然长期可逆,但可能是长达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跨度,人类文明能不能持续那么长都还是未知数。
显然,短期的气候稳定,无论对于我们整个人类,还是现今活着的人类个体和其它生命都非常重要。
所谓地球正反馈机制,简而言之,就是气候变化时发生的一系列正连锁反应,导致低温或高温的进一步恶化,甚至进一步造成冰河时代,或者长期的严重温室效应。
单纯就温室效应来说,当温度超过临界点,会造成冰川退化,反照率减少,地表温度升高,碳酸盐因高温分解,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加,温度继续升高……
随着不断连锁恶化,将进一步造成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一直到某一种机制打破正反馈。
所以,1~5℃的临界温度是预警未来气候的失控,并不是毁灭性灾难预告。
从 1℃升温到 5℃,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更加频繁、严重的极端气候发生,一定程度的粮食减产,社会动乱,但都并不至于发生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X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将打破部分气候临界点,造成更多、更极端气候的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