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开小差”、“走神”是注意力不集中。正常人经常发生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是人身体的进化、人类社会的文化影响、后天学习等共同导致的,与默认模式网络、执行系统等有关[1][2]。
对于具体的人,注意力不集中的发生频率受当前任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当事人的身心压力(例如疲劳、紧张)、外部干扰(例如噪音、炎热的气温)、学习和训练、特定疾病·药物·毒物等因素影响。
自古以来,感官较为发达的动物经常打量周围环境来寻找潜在的资源、规避潜在的危险,如此做至少在一些场景里有助于留下更多可育后代。注意力可以被进化塑造得经常切换。
读者可能有这方面的经验:人们可以在“走神”期间回忆过去、想象做其他选择会怎么样,或是想象未来的情境。有时候,这样做会有助于人们进行计划或复盘,对生存和应对挑战有一定正面作用。另一些时候,这样做只是浪费时间并导致精神内耗。
一些水平较低的文章讨论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发生率与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统计关系。样本量小、数据质量有限。
一些疾病、药物、毒物可以影响人的若干神经活动,导致人的注意力更加频繁地不集中。
不同的人类文化对注意力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各异,这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教育、冥想、正念、刻意练习等或多或少地可以提高一些人控制注意力的效果。强化即时满足的娱乐方式可能影响一部分人的注意力持久性。一些人在现代社会时常进行多任务处理、经常在不同任务间切换,这可能加剧注意力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