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就甭制造焦虑了。
都天天吃外卖了还害怕盒里有毒。
但凡有条件现炒谁吃外卖去啊!!!
咱简单认识下塑料家族。
咱常用的塑料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
量大便宜的通用塑料。皮实耐用的工程塑料,还有略微有点专业性的特种塑料。
看着挺复杂,其实咱日常包装用的塑料很好认。
怎么认,认准回收标号。
通用塑料按类型会在包装上标注回收标志,一共七种。
这是根据 ASTM 国际(ASTM International)的 D7611 标准(树脂识别塑料制品编码标准)制定的。
咱从 1 号料开始讲,
1 号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缩写为 PET 或 PETE。
听着挺复杂,就是饮料瓶。老头老太太的最爱。
这种料最大的毛病多次使用会产生划痕裂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细菌,
所以饮料瓶上基本都额外标注了不建议反复灌装使用。
耐高温方面,耐热只有 70°C,也比较容易点燃,燃烧的话会起泡变软,产生橘黄色火焰和黑烟。
热水倒进去会软化变形,一般也没人拿着装热饮。
另外注意饮料瓶尽量别用来长时间装油,油类会加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类迁移,这类物质具有类雌激素作用。
根据 19 年对于 120 份市场各类植物油的塑化剂分析,[1]五类植物油样品的 DBP 均有超标,总超标率为 10. 8 % ,浓度范围为 0.40〜33.12mg/kg。市场监督确实有待加强。
也不能长时间装酒,乙醇是强有机溶剂,可能溶解 PET 中的添加剂。
也不能装尿,特别是冰红茶瓶子。
2 号料 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 4 号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
这俩一般合称 PE 料,
分低密度(LDPE)中密度(MDPE)高密度(HDPE)三种,
聚乙烯浸出风险较低,被认为是三种安全塑料之一。
所以食品加工厂里的筐,桶,乱七八糟的基本都是 PE 或者 PP 料,
这两种材料制品敲起来声音低沉,比较有辨识度。
一般用来做水桶,牛奶桶,洗发露瓶子之类的,
还有各种挤压包装,保鲜膜,冰冻袋也都是这种材料。
缺点嘛,透明度低。表面跟蜡似得发艮,不耐脏,不好收拾。
另外耐受温度比聚丙烯低,不加改性材料基本在 80-90°C 之间。
加了改性材料.....那是体育场的塑料凳。
3 号料,聚氯乙烯,PVC
这个日常用品和广告行业用的多,
由于本身非常硬而脆,所以需要加不少塑化剂或者热稳定剂。
我国 24 年 GB 4806.1-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明确禁止 PVC 用于接触脂肪类食品。
现在和食品有关的产品常见的也就保鲜膜了。
注意 PVC 保鲜膜尽量别用于长时间包裹油脂,肉类,也别用于微波炉加热。
那这保鲜膜还有啥用?
5 号料,聚丙烯(PP)
这个料很好认,咱日常用的塑料饭盒,半透明的打包盒就是,
能耐 120°C-140°C 高温,可以进微波炉。
现在常见的外卖盒除了 PP 盒之外,还有纸浆盒和玉米淀粉盒,
这两种可降解盒为了防水防油有些会额外镀上一层聚乙烯或聚丙烯。
这几样安心用就行,安全的很。
6 号料,聚苯乙烯(PS)
这种料跟玻璃一样透明光亮,韧性不高,脆,稍微一弹就咔咔响。
所以外号“响料”,非常好辨认。
以前最常见的发泡塑料盒就是他,一般标注 EPS,由于污染环境现在很少见了。
另一个常见的用处是装水果的盒子,
不少外卖盒为了省成本也会用这种料做盖子。
PS 料并不适合装高温食品,耐热差,加热会导致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显著增加。
很多餐馆都喜欢使用一次性水晶餐具,也是 PS 料。
就别再傻兮兮的用热水烫了。卫不卫生另说,不健康是真的。
7 号是其他,不用管。
基本常用的就这几样,
外卖盒多数还是以 PP 或 PE 材料为主,这两种材料肉眼很难分辨。
我们日常就稍微注意下,
放微波炉的话注意看下顶上的标签,认准 5 号 PP 材料。
纸盒尽量别丢微波炉加热,不清楚有啥不说,
万一里面有个金属镀层能瞬间给你点个精神小火。
在外吃饭真的得注意的一个材料是密胺。
密胺餐具俗称仿瓷,比瓷轻,还耐摔,最高可以耐受 120°C 高温。
是一种非常靠谱的材料,
注意哈,这种材料日常用是比较安全的,当饭碗是没任何问题的。
但是高温和酸性环境会使得密胺的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显著增加。
偏偏有大聪明商家为了表示卫生会直接把密胺餐具丢高温消毒柜甚至放锅里煮。。。。
而且由于成本较高,很多便宜货会使用脲醛树脂来以次充好。
脲醛树脂耐热性不高,易水解释放甲醛,一煮甲醛超标更严重了。
总之,防火防盗防大聪明,
不怕坏人穷凶极恶,就怕蠢人灵机一动。
比起这些,
外卖本来就高油高盐低蔬菜,这些其实对健康的威胁更大。
所以就甭贩卖焦虑了,
都吃外卖了还穷讲究个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