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伙计,你说的这几个都是比较热门的明星动物,但是有一个动物有自己的基金会,还有国际性的节日,猜猜是谁?
当当:
它就是我们的小水獭:
5 月 28 日,小水獭们才过完自己的国际水獭节。
不过话说这个节日前身是“疯狂水獭周”,现在定为每年五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是星期四)。
至于为什么会有一个国际水獭节我们后面再讲,我们先来讲讲怎么区分它们吧!
首先,要看牙齿:
肉食动物 / 草食动物 / 杂食动物的牙齿是明显不同的。
肉食动物犬齿明显,臼齿是锯齿状的,而纯草食动物是没有犬齿的,只有杂食动物才会同时有比较平整的臼齿和几颗不多但是比较明显的犬齿。
而啮齿类动物则有明显的大板牙:
水獭、海獭、海狸、河狸、水豚这几个里面:
水獭 / 海獭是食肉目,而海狸(海狸是北美河狸的俗称,海狸就是河狸)、河狸、水豚是啮齿类动物。
它们首先看牙齿就能区分出来食肉和啮齿类。
那么有尖尖的犬牙,我们知道它肯定是海獭或者水獭,我们就先来区分海獭和水獭吧!
水獭Lutra lutra和海獭Enhydra lutris(都是鼬科Mustelidae)最大的差距是它们的鼻子,海獭是明显的草莓头鼻子,而水獭的鼻子更扁平一些。另外水獭住在淡水里,海獭住海里。
而且海獭脸更白一些,水獭看起来面具更为明显。
咱们经常看见的这种揉脸,在水上漂浮的小家伙基本上都是海獭(注意看鼻子)
你看的表情包里面喜欢牵手手和抱娃漂浮的基本上都是海獭
另外,海獭腋下有个皮毛“口袋”,可以用来藏石头砸蛤蜊吃。
而水獭的动图是?
喜欢打架!
之前这篇写过:
新加坡水獭大规模「黑帮火并」持续爆发十多年,这么可爱的动物,战斗力为什么如此爆表?
但是另外一方面,水獭作为群居性的肉食动物,智商和可调教性都还算比较不错的。
从小养的话会很粘人:
但是国内不能养水獭作为宠物哦。
刚才提到了水獭有自己的世界水獭基金会,还有世界水獭日,主要是因为它们是淡水的顶级捕食者,是淡水生态系统的指示种,该水域有水獭说明该水域比较健康,水体较为干净。
但正是因为水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全球现存 13 种水獭中,多数因栖息地破坏、水污染、非法皮毛贸易及宠物交易而濒危。
所有水獭物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国际商业交易被禁止。
上图是它们的分布地,我国分布有欧亚水獭、江獭和亚洲小爪水獭三种。
目前有很多水獭幼崽因为非法交易死亡。
我国的三种都是二级保护动物,江獭尤其少见。
所以国内是不能养水獭的哦。
然后我们来讲讲啮齿目的三位。
首先,海狸就是河狸。
特征是非常扁平的大尾巴(用来做大坝)+ 大板牙(啮齿目特征)
我刚才说了,水獭在淡水,海獭在海里。
那么机智的你肯定想到了,是不是河狸在河里,海狸在海里啊?
听起来很合理啊!
其实不是的。
河狸这个词英语是 beaver,刚开始翻译的时候已经是明朝晚期的时候了。
那时候国人对河狸几乎一无所知,加上河狸皮是海运来的,不知如何,翻译者可能觉得它是一种住在海里的类似狸的动物,所以将其称为“海狸”。
说到这里你又懵了,国内不是有河狸吗?怎么说国人对它一无所知?
确实,中国有河狸,指的是欧亚河狸(Castor fiber),其中中国的种群是亚种:蒙古河狸(Castor fiber birulai)
但这类河狸在国内的分布极为局限,主要仅分布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数量稀少。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并不熟悉这种动物。
在历史上,尤其是清朝和更早之前的文献中,这种河狸几乎没有被广泛记载(《永乐大典》亦没有记载)。
后来发现国内有河狸后,国内的河狸就叫做河狸,北美河狸Castor canadensis 就习惯性叫做海狸了。
至于这个长尾巴的家伙:
它也是啮齿目,有大板牙,叫做海狸鼠,一般很少有人把它们叫做海狸,除非认错了。
倒是海狸鼠经常被认为是广东大老鼠:
河狸特别擅长做大坝,为了让它们的河狸小屋更安全一点,也顺手养点水草吃(虽然河狸塘里会有鱼,但是它们不吃鱼,吃素的):
好了现在来说水豚:
水豚、土拨鼠、河狸倒是经常被混淆。
首先,河狸很少见,一般也不会当做宠物养,所以你如果在野外看见大耗子(耗子也是啮齿目),那么它大概就不是河狸。
目前的大耗子宠物有旱獭(土拨鼠),有水豚,有海狸鼠。
这两家伙可能会外逃,它们特征还挺明显的。
看手,水豚和土拨鼠区别很大。
海狸鼠则尾巴很长,很细。
水豚看起来更呆一些(眼睛更靠后)
总之看见这些玩意还是直接报警来抓吧,像上海这种大城市是不该有这些大耗子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