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盘古大陆是怎样形成的?在盘古大陆之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什么模样?

超大陆旋回指的是超大陆以 6 亿年时间为一个循环。从凯诺拉超大陆(Kenorland),到哥伦比亚超大陆,从罗迪尼亚超大陆(Rodinia)到盘古超大陆(Pangea),从现在到未来的终极盘古大陆(Pangaea Proxima),正应迎合那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①罗迪尼亚大陆的分裂→冈瓦那大陆形成

11 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连成一片——罗迪尼亚超大陆,米洛维亚洋(Mirovoi Ocean)包围着大陆。

v2 86b524495602033528dbd13de253fba1 720w
罗迪尼亚超大陆和米洛维亚洋(Mirovoi Ocean)。图片来源:1

地质学家 Paul Hoffman(哈佛大学)在 1991 年论文中类比,将罗迪尼亚超大陆以劳伦大陆(Laurentia)为中心,其他陆块呈环形拼接的结构戏称为陆块马戏团。

v2 299a6958359b7602f3cf9046c399fdc4 720w
陆块马戏团。图片来源:1

其正式学术名词为环劳伦西亚结构(Peri-Laurentian Configuration)。(看上去不像很中心的位置,可能有点中心论的味道)

但玩归玩,闹归闹,我们姑且认为劳伦大陆(Laurentia)位于超大陆中心,那么它的四大守护神分别是:(根据现在的观点,可能有点过时)
西翼为左青龙:澳大利亚(Austral)+ 莫里森(Mawson)
东翼为右白虎:波罗的(Baltica)+ 亚马逊(Amazonia)+ 西非(West Africa)
北翼,上朱雀:西伯利亚(Siberia)
南翼,下玄武:刚果(Congo)+ 卡拉哈里 Kalahari+ 拉普拉塔(Rio de La Plata)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罗迪尼亚大陆岌岌可危。米洛维亚洋(Mirovoi Ocean)开始扩张,罗迪尼亚处于分裂前夕。

v2 b198f021314171ee286687ebd4fe02b8 720w
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碰撞,形成华南板块和江南造山带。图片来源:1

8.25 亿至 8.15 亿年前,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碰撞,形成华南板块和江南造山带。

v2 0d4bcc84c87a926362ab6f69d57fdeca 720w
绘图:小风 ventus

首先罗迪尼亚大陆一分为二,劳伦大陆西缘裂开,非洲陆块漂离劳伦大陆。

△△东亚微陆块纷纷独立,在未来阐释者解释了其独特地质演化史。

罗迪尼亚按照上面所示分裂。文章没有说,但我觉得他们是以中心分离的方式进行分裂的。然后在彼此交界的板块处,形成海洋,如:古亚洲洋,莫里森洋,原提特斯洋,莫桑比克洋,阿达玛斯洋。(↓具体如下面所示)

v2 8977e8e757dd63337eea8b0e67e2e14c 720w
罗迪尼亚分裂示意图。图片来源:1

然后更加神奇的来了,他们又按照原来差不多的方式又拼合在一起了!

6.5 至 6.2 亿年前,莫桑比克洋北段闭合,撒哈拉 + 刚果与印度碰撞,形成东非造山带。

5.8~5.5 亿年前,阿达马斯洋闭合,卡拉哈里与刚果 - 圣弗朗西斯科地块拼合,形成达马拉造山带。

5.5~5.3 亿年前,莫森洋闭合,印度地块与澳大利亚 - 东南极拼合。(注:东南极洲由原来的莫里森板块整合而来)

v2 033024d72e8ae25caab259faeb512bce 720w
冈瓦那聚合示意图。图片来源:1

至此,冈瓦纳大陆聚合, 非洲(主要是刚果 Congo + 撒哈拉 Sahara )、南美(亚马逊 Amazoina )、澳大利亚、南极洲(莫里森)、印度等陆块逐步靠拢。

冈瓦那形成也标志着,全球大陆完全分裂为四大块:劳伦大陆、波罗的、冈瓦那大陆(含南极、澳洲、印度、非洲,南美洲),西伯利亚

v2 96d8e041d8979861d314d1f9dfd167e8 720w
图片来源:小风 ventus

 

v2 ef92c12d1623aa1ba9289cdd895d0020 720w
图片来源:小风 ventus

 


 


②冈瓦那大陆形成→盘古大陆

进入显生宙,大陆一扫以前的颓势,大有秦王扫六合的气概!结束了混乱的春秋战国!聚合之事,未来可期。

v2 3ed259616436cb6e4754336e28e5a459 720w
东亚大陆拼合。图片来源:1①②③④分别对应下文

大约 500Ma:华南脱离冈瓦纳,向北漂向华北,速率~5 cm/ 年。(见后文)

510-480 Ma:塔里木东南缘与冈瓦纳北缘碰撞,阿尔金洋闭合,形成超高压变质带——阿尔金带。

470-420 Ma:东昆仑祁漫塔格洋(Qimantagh)和南 / 北祁连洋闭合,形成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 - 超高压变质带。500-450 Ma:商丹洋闭合,使北秦岭与华南碰撞,形成秦岭造山带,而后埃尔加坪洋(Erlangping)闭合,使北秦岭与华北拼合。

460-420 Ma:政和 - 大浦洋闭合形成华夏造山带。

↑ 这是东亚地块首次拼合成“大陆”,并拼贴至冈瓦纳北缘。

420-380Ma:

伊阿佩托斯洋闭合,劳伦大陆和波罗的碰撞,形成劳伦西亚(也就是欧美大陆),引发形成加里东造山带。

↑盘古大陆北半球的核心

v2 e556b7563e726b867bebd6c8bca3c3d8 720w
劳伦西亚(也就是欧美大陆)。图片来源:Algol

西伯利亚顺时针旋转,蒙古 - 鄂霍次克洋(西伯利亚南缘)逐步闭合。西伯利亚与蒙古地块碰撞,同时西伯利亚“收割”微陆块① ,如松辽 - 锡林浩特、额尔古纳地块(东北亚)等接入其南缘,形成中亚造山带东段雏形。

v2 b2b2fd48e9d16faedc9ecefb310cd3a5 720w
图片来源:1

300 Ma:波罗的和西伯利亚撞击形成乌拉尔造山。

v2 e791945cb2f0189e8857dbb503ce9743 720w
波罗的和西伯利亚撞击。图片来源:Algol

冈瓦那和劳伦西亚碰撞形成阿巴拉契造山带。(↑盘古大陆初现,四大板块已经合一)

v2 09ef38264537921c5b13546ed5847b0c 720w
冈瓦那和劳伦西亚碰撞。图片来源:Algol

260-245 Ma:索伦 - 西拉木伦 - 延吉带闭合,华北与蒙古地体碰撞,形成索伦缝合带(现在在内蒙古)(2 似乎和 1 矛盾,我认为 2 更加合理,与现实非常接近)

v2 2277593976667a2220a47cd8462a2d58 720w
图片来源:2

华南斜插华北 ,形成秦岭 -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证据)

250-230 Ma:古特提斯洋南部的狭义东古特提斯洋,沿龙木错 - 双湖 - 昌宁 - 孟连 - 因他暖缝合带闭合,形成统一的南部大陆②(思茅 - 印支 - 华南 - 羌塘 - 拉萨)。

240-220 Ma:古特提斯洋北部的勉略洋闭合形成中央造山系(昆仑 - 秦岭 - 大别 - 苏鲁带),导致南北大陆③碰撞。

古特提斯洋西部闭合,形成东昆仑造山带

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统一的东亚大陆形成,并于 220 Ma 前加入盘古大陆的主体。

v2 fdcb9ed54c23e07d5f70e49f9eb1b6e0 720w
作者珍藏的盘古大陆的图片。图片来源:沙歌 猎鱼鳄(Benggwigwishingasuchus eremicarminis)的命名论文

③盘古大陆→未来

三叠纪:地幔柱上涌,中大西洋裂谷张开,北美,非洲分离。(??可能是侏罗纪)

v2 9aed1fc39657154ad60027806b2055c2 720w
北美,非洲分离(时间有点矛盾)。图片来源:Algol

侏罗纪:新特提斯洋扩张 , 非洲和印度向北推进,俯冲至亚欧大陆下。

华南完成最后旋转(扭转 40°)。

新特提斯洋开启(早侏罗世),盘古大陆分裂,思茅 - 缅泰(Sibumasu)、南羌塘 - 拉萨地块从澳大利亚北部分离。

白垩纪:印度以 20 cm/ 年撞向亚洲(地球最快板块移动纪录)。

古太平洋俯冲 ,华北克拉通破坏,渤海湾裂谷形成。

v2 e52bd120b9a8540226181285020bacda 720w

6200 万:北大西洋大火成岩省 NAIP 喷发,释放 2000 加仑二氧化碳,导致古新世 - 始新世极热事件 PETM,全球升温 5~8 摄氏度。

5000 万:

印度大陆撞击亚欧大陆,形成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 - 喜马拉雅山脉,新特提斯洋闭合,如今只残留地中海和黑海。改变了全球的季风系统。

v2 bf9d6d23e2f29cc41cd42d3cd4796488 720w

4500 万:

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分离。澳大利亚向北漂移,挤压东南亚形成印尼岛弧。

v2 0e263eeb696e3aa7c0d7f789c8f015ed 720w

4000 万:

阿拉伯板块分离,撞击亚欧大陆,形成扎格罗斯山脉。

v2 2f4599efe2f29182065a7bd2d840e7dc 720w


以下为未来部分


10~20Myf : 地中海闭合,非洲和欧洲碰撞(在前面我们提到过)。

v2 73ff8a5a8668429f973401a7f29392c5 720w

30~60 Myf: 东非大裂谷,非洲分裂,马达加斯加漂向印度。东非成新大洋。

v2 13e826fceb556aeeb3e3da61cfe7297e 720w

50Myf: 澳大利亚撞入东亚、东南亚(在前面我们提到过),雅加达(东南亚)未来将成新“青藏高原”。

v2 38dec83b7249a432a3c807fc0ecbc7e4 720w

100~150Myf:南极洲北漂,印度洋收缩。

180~250 Myf:大西洋闭合(再也看不到哥哥了),美洲向西漂移,与亚洲碰撞,形成环太平洋造山链。

v2 3cb41773582db00fc3d0a6d7152021e2 720w
v2 ca1f997cfb3d652419fed81a1f31b759 720w

最后:

250 Myf : 终极盘古大陆形成,残留的印度洋成为内海(新特提斯湖)。

v2 14b452e32aa8c07fd50cd86b7acdeb2c 720w


对未来的预测:(现在的已知是太平洋收缩,大西洋持续扩张)

终极盘古大陆(Pangaea Proxima): 最重要的一点预测是大西洋停止扩张并开始收缩,使得美洲大陆向亚洲方向移动,最终与亚欧大陆碰撞。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向北漂移加入超大超。

v2 f2470dcefde16bad5a348ee24b3253e3 720w
终极盘古大陆(Pangaea Proxima)示意图。图片来源:The four future supercontinent models by TerrSpace

新盘古大陆(Novopangea):可信度最高。太平洋闭合,大西洋扩张。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向北碰撞亚洲,非洲与欧洲拼合。美洲向西漂移,与已聚合的亚欧 - 非洲 - 澳大利亚 - 南极洲大陆碰撞,形成超大陆。

v2 ac68ccac851f035ba4edd3bfe1a98910 720w
新盘古大陆(Novopangea)示意图。图片来源:The four future supercontinent models by TerrSpace

澳利加大陆(Aurica):

由美国休斯顿大学地质学家 João Duarte 在 2017 年提出。

v2 2cce0d1ad49287f562cd65d5e90b3260 720w
João Duarte 本人。图片来源:Geotalk

João Duarte 的观点是大西洋和太平洋都闭合。亚欧大陆撕裂,东边大陆向西,和向北漂移的澳大利亚和南极洲拼合。太平洋关闭,美洲大陆和东边大陆碰撞。大西洋重新闭合将非洲和欧洲—西边大陆推向美洲,超大陆最终在赤道区域聚合。

v2 9fe36d6d006ea0d543010f14e117c4ec 720w
图片来源:The future of Earth's oceans: consequences of subduction initiation in the Atlantic and implications for supercontinent formation(原文不能 access)
v2 dc34e56e1f92430cbddaf1b76ab69ec8 720w
澳利加大陆(Aurica)示意图。图片来源于 Geotalk

听这名字的时候,以为和澳大利亚有关。Aur- 源自拉丁语 Aurum(黄金),“-ica” 为地理名称常见后缀。可能是 João Duarte 认为超大陆在赤道形成,接受强烈阳光的照射。

v2 27c490d008e4ccac29caa1b5cc6f061e 720w
澳利加大陆(Aurica),以海洋为中心。图片来源:The four future supercontinent models by TerrSpace

阿美西亚大陆(Amasia): 2012 年,由耶鲁大学地质学家 Ross Mitchell 提出并命名:Ama- ,即美洲,-sia 即亚洲。北美与亚洲东北部将在北极圈附近率先碰撞拼合。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向北碰撞亚洲。陆块以北极点为中心,因远离赤道热源,超大陆内部可能形成冰原。

v2 756ef7fa733050e8eb0ba59084e998d8 720w
阿美西亚大陆(Amasia)。图片来源 The four future supercontinent models by TerrSpace

参考文献:

1Geological reconstructions of the East Asian blocks: From the breakup of Rodinia to the assembly of Pangea,Guochun Zhao, Yuejun Wang, Baochun Huang, Yunpeng Dong,Sanzhong Li, Guowei Zhang, Shan Yu

2Micro-blocks in NE Asia amalgamated into the unified Amuria block by ∼300 Ma: first paleomagnetic evidence from the Songliao block, NE China

31050-410_Ma 全球板块重建:中国三大地块的洋陆格局及区域构造演化_聂仕琪

4 奥陶纪到志留纪全球板块重建_中国三大陆块位置及其洋陆格局的运动学检验_聂仕琪

5 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从哥伦比亚到冈瓦纳_王剑

6 新元古代氧化事件促发“雪球地球”冰期气候?_崔一鑫

7 地球演化冷热波动周期与重大地质事件_唐春安

8PRECAMBRIAN PLATE TECTONICS written by A. Kroner in1991

9Precambrian plate tectonics: Criteria and evidence Peter A. Cawood



①非正式名称,Micro-blocks in NE Asia 东北亚微陆块群或者微陆块拼贴群

②③好像没有名称?



最后,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这个(链接)11 亿年海陆变迁

v2 4973b326b75d2226e0c79d44de29191a 720w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