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迷上了一款倒水的益智小游戏。游戏里可以看到很多玻璃瓶,每个瓶子有四格,每格有不同颜色的水,把四格同样颜色的水倒到一个瓶子里就可以打包发货。所有的瓶子清空后这局就赢了。
玩了几天我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消消乐嘛,把三个相同的小动物 / 图案移到一起就可以把这一排消掉。大约十年前我也一度沉迷这款小游戏,一路玩到了 642 关。
时隔多年,没想到喜欢玩的游戏还是同一款。
再一想,我们平时喜欢玩的麻将、扑克、俄罗斯方块等经典游戏,本质上不也都是这样的把两个、三个、四个元素凑对子凑组合的消除类游戏吗?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这类游戏情有独钟呢?难道人类天生喜欢消消乐这类游戏吗?
研究表明,这类兴趣很可能真的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需要在野外复杂的环境中快速分辨出哪些植物可食、哪些动物危险、天气变化的征兆、追踪猎物踪迹等,都需要强大的模式识别能力。能从背景“噪音”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号”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
我们的大脑本质上是一个强大的预测机器。它不断接收信息,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模式,以便预测未来、减少不确定性。在消消乐或麻将中,玩家就是在进行实时的模式识别和预测,如“下一张牌会是什么?”,“我这样消除能连上吗?”。
混乱和无序的信息会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让人感到压力和不适。当我们成功地将杂乱无章的元素,如麻将牌、扑克牌、消消乐方块,组织成有序的组合,如三个 A、四个 2、同花顺、三个连消时,大脑瞬间释放了认知负担,产生一种轻松、清晰和掌控感。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奖励。
著名影星茱莉亚·罗伯茨在一次采访中说,麻将的精髓在于通过随机的抓牌,在混乱中创造秩序,可谓一语中的。
此外,人类有强烈的“完成欲”或“格式塔闭合”倾向,比如下面这个图案,大脑可以根据残缺不全的图案自动脑补出圆形和三角形。
我们倾向于将不完整的模式感知为完整的,并渴望去补全它。消消乐中填满一个缺口,麻将中听牌后胡牌,扑克中凑成一手好牌,都完美地满足了这种“闭合”的冲动,带来强烈的满足感。
这类游戏通常规则相对简单,容易上手,但策略深度可以很高,精通难。玩家在挑战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小奖励,如消除一组,这种持续的、可预测的正反馈循环非常符合大脑的奖赏系统。
虽然规则简单,但如何高效地组合、消除、规划路径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认知挑战。比如倒水游戏和消消乐游戏中都有可以触发连续消除的设定,会大大增强满足感。
总的来说,消消乐、麻将、扑克等经典游戏精准地击中了心理深处的核心需求——在混沌中寻找并创造秩序,从中获得掌控感与愉悦。这种对秩序的偏爱和对模式的敏感,是人类进化赋予我们的生存优势。
所以,人类天生喜欢“消消乐”吗?答案或许是: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