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错了,用数学推导乐理的这个思维完全反了,音乐要发展,音乐要解释,音乐要妥协!
1.音乐的思维模式
简单说的话,乐理更像是物理学科的推导方式,而不是数学学科的推导方式。
数学是怎么研究的?先假设一条公理,然后由这条公理推导出一系列定理,只要这条公理是成立的,推导出的定理一定全部成立。
物理学正好反过来。先研究现实中的一个物理现象,记录数据,然后找寻一条数学规则去解释它,最后得到一个理想化数学模型和公式,而且这个模型不能百分之百还原现象,只能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这个物理现象。就像在低速状态下,牛顿就解释了低速运动定律,而在高速状态下必须要爱因斯坦了,然而这些理论和实际永远有偏差。所以物理学很重要的一点是:模型要妥协!
2.五度相生律
最早音乐的律制是源于数学,最重要的比率是 2/1(八度)和 3/2(五度),由此推导出一系列的音,这个叫五度相生律。
在单旋律音乐的时代,五度相生律可以说是最好的、最完美的、最数学的律制,那个时候的音乐,也就是“由数学创造的音乐”!
但是,音乐需要发展!由于五度相生律推导至循环圈 6 点位置时的升 F 与降 G 无法吻合,这已经是一个问题,但是单声部音乐可以忽略。到了后来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对多声部音乐和声方面的需求,在构建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时,大家发现三音无法与根音、五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在五度相生律中三音与根音的比率是 81/64!
所以为了让三音更协和,创造了纯律!
3.纯律
纯律中完美解决了三音的问题,使得三音与根音比率达到 5/4,多么完美!
这是一次妥协!
这里尚且可以认为音乐仍然是由“数学创造出来的”。
可是大家在用纯律的时候,也发现了重大缺陷,本该同样的全音,在纯律体系里居然会有两种比率,一种是 9/8,另一种是 10/9,分为大全音和小全音,另外五度音程中居然出现了比值比 3/2 还小的一种五度, 叫做狭五度!这样的律制,转调也不行啊!
这可愁怀了作曲家。
4.十二平均律
到了巴洛克晚期,新律制又出现了,最开始是在纯律的基础上把那些有偏差的音略微调整一点点,使得每个音听起来都没那么差,但是呢,每个音也都没那么完美,叫做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德文 Das Wohltemperirte Klavier),准确翻译应叫做“好律”。
再到后来,为了方便转调,干脆直接用 2 开 12 次方,直接把音与音之间的比率“平均”,最终得到了十二平均律。
这又是一次妥协!
平均律在刚出现的时候,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的,他们认为这样的律不纯,比率居然是无理数,是对上帝的亵渎!这个时候巴赫出现了。
他强烈支持平均律,因为他认为平均律虽然听起来没那么完美,但是却解决了转调的问题,拿来写复调是多么爽的一件事!
于是就有了钢琴学子们噩梦般的书:
而且十二平均律巧妙就巧妙在,即使用了这样的无理数,居然算出来的频率与上面两种律法如此接近!
这简直可以说是最奇妙的巧合了!
5.为什么是 12 进制?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原来音乐的发展和数学的发展完全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数学中是 10 进制,我们就去创造 10 进制的音乐,因为那样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根本不是音乐家想要的。最后采用 12 进制,一方面是因为巧合,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最好的模型了!
其实我觉得更加细思极恐的问题在于:音乐家脑海中早就有了音乐的样子,他们只是苦苦地在寻求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最后发现用这样的律法是最接近音乐原本的样子的,我们听到的音乐,是妥协过后的产物!也许在音乐家脑海中的音乐,真的比我们听到的要丰富成千上万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