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初一的时候开了地理课,地图让我痴迷。凑巧见到了一张我们县的地图,大概就 A4 纸那么宽,乡镇区划以及每个村都有,我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只可惜这张图上我们镇只有一个鸡蛋大小,再加上村庄比较多(九十多个),所以密密麻麻根本插不下其他的信息。
我想要一个我们镇的地图,可是没有怎么办?我思考了一下,想了个办法:
首先,用一张庞中华钢笔字帖的透明纸铺在地图上,胶带固定好,把自动铅笔削尖,用非常小的字描出原本地图上我们镇的村落、道路、河流、界线,再打出 0.3 公分一个的格子,格子横轴标数字,纵轴标字母。
然后,从语文老师那儿要了一张试卷纸,用尺子打好 2.4 公分一个的格子,格子横轴标数字,纵轴标字母。
接着,用铅笔在试卷纸上比着第一步的图,一一对应到第二步的纸上,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等比例扩大八倍的图。
但是这张图的道路网很稀疏,因为原图上没有那么多的道路,甚至没有我回村的路,我想着怎么添加更多的信息,于是我想到了一些办法:村庄已经固定了,如果一条直路正好贯穿两个以上的村庄,那么我就可以将其绘制到图上;但是拐弯的路怎么办?还有河流怎么办?以及重要的场所(比如炮台、电视台、学校、桥梁)的具体位置怎么确定呢?
我发现我的自行车车轮直径是 61 公分,那么一圈就是 191 公分多一点儿,如果我从某个路口往前尽可能走直线推车子走,数着气门芯接触地面的次数,然后乘 1.91,就是这段路的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就可以精确点出来它在地图上的位置!
计划可行,于是接下来的大半年,每个周六周天我就推着车子奔波在各个村庄的道路上,那张图上也标注出了各种大路、小路、公路、桥梁、机井、变电站以及工厂、果园的信息,有的地方我甚至还标出这里有个下坡、上坡的内容。因为反复修改,原来的图都磨损了,所以后来又描了好几张,不同的图还有不同的侧重点。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按着我“自己琢磨”的这套方式,即便没有那张县里的地图作为原图,我仍然可以画出地图来,只不过更复杂一些,因为乡镇界线不好弄,我需要先向靠近镇界的村民打听和临村的土地边界,但无论如何,这个画出小方格的步骤是作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了它,就可以继续往下做出精确的地图了。
但是遇到山了怎么办?我们这儿千里大平原没有山,所以可以默认测量的直线距离就是实际距离,可如果有山,那么就是一个曲线或者折现,这样实际的图上直线距离是不对的,画在地图上就有误差,比如因为有个小山包,这条路有五公里长,但实际距离一定会比这个短很多,可能只有两公里。虽然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但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进去!哎呀我简直是个天才!
高三的时候遍阅各种书籍,直到我看到了两个名词,才发现我当年所谓的天才想法,实际上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人玩剩下的。
制图六体、计里画方。
现在原图早已不见,只能从当年我用朋友的手机拍的一个特别不清楚的小图上看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