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有哪些城市古代非常繁荣发达,而现代已经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列举三座(组)曾是史籍常客,却又逐渐暗淡的城市。

1。邯郸

要解释邯郸的兴起,需要先介绍一个概念,太行山东麓大道。

河北,也就是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它在隋唐以前的交通干道,在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的西部边缘。既然是干道,为什么不是从平原中部穿过,以辐射整个平原呢?

太行山以西是山西高原,以东是河北平原,西高东低,大量的河流从西部奔腾而下,冲破太行山的重重险阻,在山脉的裂口处冲出,进入平原的瞬间,两侧山体突然消失,河流自然铺开,形成冲积扇

v2 7f1a0f0b6e5803438f5936f4b018c30d 720w
v2 361627ad0baea2a31cf8068c3888b4f1 720w
百度找的冲积扇示意图

在冲积扇的范围之内,水流带来了丰富的上游物质。

在冲积扇的头部,也就是离山脉最近的地方,河水流速快、落差大、动力强,沈积物粗糙,而离山脉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冲积扇的尾部,地下水位高,盐碱化明显,只有冲积扇的中部,离山脉有一定距离,但又不是太远的地方,土壤肥沃,农耕条件远胜平原上的其他地方

很自然地,我们的先民就聚居在冲积扇中部附近,形成早期聚落,再演变为最早的城市。来自太行山的河流不止一条,冲积扇也就不止一个,将每个冲积扇中部附近的城市连起来,就是史上第一条贯通河北平原的主干道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真定,赵国的邯郸,魏国的邺,就是这样的城市。

如果有一个商人,想从燕国的都城蓟出发,到洛阳去做买卖,那么理想状态下他应该这样走:

蓟(燕)——涿(燕)——真定(中山)——邯郸(赵)——邺(魏)——荥阳(韩)——洛阳(周)

v2 1230a741b46c11f44460c8bd14639b89 720w

如果我们把穿越太行山的常用路径,即太行八陉,与这条贯通河北的主干道相连,就可以获得一张交通网,这张网向西可以辐射地形破碎的山西高原,向东可以虎视一马平川的河北平原。

邯郸作为途径各国中最强大的赵之都城,既在交通网的中心,又在肥沃的土壤之上,商业农业俱发达。再加之漳河、滏阳河水运便利,以及当时河北独一无二的冶铁业,到了西汉初年,邯郸率先成为了山西、河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大都会

讲完了兴盛,讲衰败。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邯郸和邺城的生态位是相似的,邯郸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延续了赵国的辉煌。进入大一统之后,城市之间平等竞争,邺的优势逐渐显示出来,那就是它离黄河更近,更容易控制沿岸的各个渡口。

因此,两汉期间,邯郸的地位逐渐让渡给邺城,到袁绍入主冀州,邺城正式开启作为都城的历史,而在曹操打造了以邺城为核心的河北运河体系之后,其地位再无人可以挑战。

当然,无论是邯郸还是邺城,还是后来部分替代过邺城功能的安阳,其兴盛都根植于太行山东麓大道,而这条大道本身也在隋唐之后开始衰落。

走水路,有了隋唐大运河;

走陆路,则在平原的中部兴起了一条新的通道,即大名府。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南方经济已开始反超北方,如何连通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从此,河北的干道将更加符合直觉地坐落在平原中部,既能辐射整个平原,又离江南更近。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不再有接替邯郸、邺城、安阳的下一座古代城市,在太行山脚下崛起了。

2。定陶 / 濮阳

还是先说一个概念,鸿沟水系

众所周知,水运省力。

但水运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河流本不相连,水道辐射范围相当有限,在春秋以前的小国寡民时期,这个问题影响不大,当然其实也无力解决。

随着春秋走向兼并战争,许多疆域辽阔的国家诞生,于是,开凿人工水道,将本不相连的河道连起来,就成了一件既有需求,也有能力解决的事。

孙叔敖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伍子胥连通太湖和长江,夫差开邗沟连接江淮,又在济水和泗水间开凿菏水。运河一段段落成,当时间推进到战国,大概率是在魏惠王的手中,完成了黄河南岸核心地区的运河水系整合工程,这就是鸿沟水系

v2 cfe3bc02c99105da1c14cf1d32f24c39 720w
图片来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手机拍摄

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指的是近乎南北走向的这条鸿沟干流,狼汤渠。

从狼汤渠分出获水、睢水、涡水等等,再与西南方向的汝水、颍水,东北方向的济水、泗水一起,共同注入淮水,构成整个黄河南岸的运河体系。再加上图上未显示的邗沟,理论上来说,楚王可以在太湖里训练水军,然后一路开到洛阳城下,再次向周王问鼎。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古老而繁华的水运枢纽城市,如陈县(周口淮阳区)、寿春(寿县)、睢阳(商丘睢阳区)、彭城(徐州),而魏惠王迁都的大梁,就正处在整个鸿沟水系的总分流处。

本段的主角,陶,也就是后来的定陶,今菏泽市定陶区,在济水与菏水(夫差开的那条)交汇处,溯济水而上可以直达洛阳,或者转向大梁后南下,进入鸿沟水系;向东北可由济水直达齐国的都城,当时天下第一繁华的临淄;向东南又可以经由彭城,进入淮水下游。

因此,战国时期的陶,被称为“天下之中”,这就难怪范蠡要到这里做生意,又在这里成为了巨富陶朱公。

不过,从图上看,陶的位置明明更偏北,为什么它是天下之中呢?

因为还有河北。

将太行山东麓大道的交通网,与河南的运河体系拼接,陶的位置就是恰如其分的天下之中。(实在抱歉,我的画图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件事,全靠诸位的想象力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商人,运着货物从燕国来,到楚国去,怎么走最方便呢?

当你顺着太行山东麓大道走到邯郸、邺的时候,你就不应该再继续向西去荥阳了,而是就近过黄河,然后找一座离得最近,又在运河体系之中的城市,直接将货物开入运河。那么这座城市是哪里呢?

答案是卫国的都城,濮阳。

濮阳就在濮水向北的凸起处,从这里可以很快抵达天下之中的陶,这就是为什么战国人要将濮阳和陶并称为陶卫。而赵、魏、韩拼了命也要将都城迁到东边,为的就是这张巨大的经济网,这恐怕这也是刘邦要在定陶称帝的原因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黄河经常改道,当年的黄河尚在濮阳之北,今天已在其南,而陶卫衰落的原因也恰恰就是黄河。

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在瓠子堤决口,这是西汉一朝最严重的黄河水患

这次决口,因为丞相田蚡以“江河之决皆天事”为由阻挠,拖到了二十年之后汉武帝才动手堵口。在这二十年里,洪水从瓠子堤冲出,进入巨野泽,再出菏水,进泗水,进淮水,一路上的所有城市、村庄、农田全部波及,再加上黄河水携带的泥沙沈积,致使运河堙塞,这一局部的水运功能大大萎缩。

瓠子堤就在今天的滑县,旁边就是濮阳,而定陶就在巨野泽旁边,这两座城市可以说是首当其冲。此一难之后,濮阳和定陶在史书中的身影,就越来越少了。

3。朝阳

老规矩,先讲一个地理概念,傍海道

所谓傍海道,就是燕山的东段努鲁儿虎山与渤海之间,夹着的这一条狭长通道,即山海关——绥中——葫芦岛——锦州一线。熟悉明史、近代史的朋友对这条路线想必非常熟悉,它是如今沟通华北与东北的主要路线,被称为辽西走廊。

v2 3717f27a2307c19e7cee6de03ab69fd6 720w

只不过,这条道路要到辽金之后才能发挥作用,因为这里存在海侵现象

所谓海侵,简单来说就是陆地下降,海水上升,导致傍海道要么直接浸泡在海水中,要么泥泞不堪,总之,无法通行,至少是无法供商队、军队通行。

那么,辽金以前,华北和东北如何交通呢?

主要有三条路:

1)古北道

古北口,在北齐首次成为长城要塞,唐代修缮后始得名古北口,在今北京市密云区。

从古北口出发,向北到达滦平后折向东,经由承德到达平泉,然后沿着山脉中大凌河的河谷(下图蓝色部分)继续向东即可到达朝阳,再往前就是东北平原了。

v2 fe55d2caf17ce82d5ca15bded921d8f8 720w

2)卢龙道

卢龙塞,至明代改称喜峰口,在今河北省遵化市。

由此出发北上,可以直达平泉,在此与古北道汇合,继续沿着大凌河谷地到达朝阳,进入东北平原。

v2 a96d5be241cdc2ef3e25ea886009e9ae 720w

曹操北征乌桓,原计划走傍海道,结果一到就撞上了海侵,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三国志·田畴传》

于是便在田畴的建议下改走卢龙道,

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

所谓道出卢龙,达于柳城,柳城就是朝阳。

3)无终道

无终,县名,春秋时为无终国,今在天津蓟州区附近。

从无终出发北上,可以直接到达大凌河的上游,出白狼城,即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这里离朝阳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v2 4cbe6db8185c1d4bab96e9ed1c29913d 720w
古今地名有混用,文字部分会说明

以上三条路线,构成了辽金以前,华北与东北交通的主干道。

三条路线交汇于大凌河畔的朝阳,因此,朝阳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燕山南北的枢纽城市,辐射东北部的辽河平原,以及西南部的华北平原。

而燕山以北,长期以来是乌桓、鲜卑、奚、契丹等民族聚居点,因此朝阳同时也是一个控遏农耕与游牧、渔猎区,融合胡汉的中心城市

所以,朝阳是哪里呢?

是曹操北征时,乌桓的核心据点柳城;

是十六国时期,慕容燕的都城龙城;

是安史之乱时,平卢节度使的治所营州,

这些频繁出现在史籍中的名字,诉说着朝阳曾经的辉煌。

辽金之后,傍海道上的海侵现象逐渐消失,平坦的道路明显胜过了需要翻越燕山山脉的古北道、卢龙道和无终道,朝阳也就此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

上述三组城市,

兴起原因相同,即都坐落在交通的核心节点上,而衰败的原因也完全相同,由于环境的变化,它们不再是必经之路

尽管今天的贸易已是全球贸易,但上海、广州、深圳的兴起逻辑与古代并不本质不同,都是交通必经之节点,它们其实就是昔日的邯郸、定陶、濮阳、朝阳。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去看参考书目:

《中国的运河》,史念海;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韩茂莉

------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