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涉及普通话标准变迁的问题。根据初版《现代汉语词典》,「霰」字在「霰弹」这个词里,是要读 san3 的:
以及,《汉语大词典》的「霰弹」也特别读 san3 :
另外,台湾方面也有「散弹」的写法,如《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的「枪」字释义中,给出了「散弹枪」的例词:
并且,在一些政府文件里多次出现「散弹」:
后续,《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将「霰」统读为 xian4,不再有 san3 音:
2022 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称「散弹」为错误:
综上,不论写「霰」或「散」,读 san3 确实是内地曾经的正音。
以上,是现代汉语官方规范的差异。
另外,在日语、韩语中,似乎也同时有「散彈銃」「霰彈銃」两种写法。
并且,「散」「霰」二字又是同音的:
有说中文的「散弹 / 霰弹」可能是近代借词的,研究尚不丰富:
查 BCC、CCL 两个语料库,古代汉语类别下,没有「霰弹」用例;而与音乐有关的「散弹」,「弹」当读 tan2;佛经中的「散弹」是人名,与本题无关;有「榴散弹」用例,出自清末文献《让台记》。
再查清末英华字典,「散弹」可以找到「成散彈子」to become little globules(此例虽早但尚未成词)、「散彈子」Grape-shot、「散彈子」Case-shot、「散彈」shot、「散彈」Burrel-shot、「散彈」small shot:
查「霰弹」,可以找到「榴霰彈」Shrapnel-shell、「霰彈」Ganister、「霰彈砲」Mitrailleuse、「榴霰彈」hail-shot:
查字音,在清末的方言中,似乎也有「霰」「散」同音读 san 的例子:
后续,民国初版《国语辞典》收「榴霰弹」,「霰」正音为 xian4;未收「散弹」。但是,如开头所述,大陆和台湾的官方此后依然有读 san3、用「散」的事实。
综上,可以发现,与枪炮有关的「散弹」这一词形在清末就已大量存在了,早于民国确立国语标准的时间,并且个别方言以及日韩汉字音有读「霰」为「散」的情况。
以上,是清末以来中方资料。
再查日本辞书:
综上,可以发现,1)日本也提到中文「散」和「霰」的两种音形;2)日语的「霰弾」也写作「散弾」;3)日语「散弾」除了音读さんだん,还有训读ばらだま,二者可以同义。这与中文用「霰」「散」意思都讲得通的状况是接近的。
鉴于日方辞书中给的较早用例,为 1881 年(明治十四年)《五国对照兵语字书》,猜想该书用字或更接近订名原貌。经检索,得「榴霰弹」两处,未见「散弹铳」:
这已经是完善的术语对译表了,推测还有更早的出处,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