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黄河每天将鱼冲入大海,淡水鱼在海中无法生存活,这些鱼去哪里了?

你以为的黄河:

v2 1ac9a5dada3db51f46b27c2ebf1b09b5 720w

实际上的黄河:

v2 79db5be8aacdf88e9185877da7bc47ee 720w

鼠标画得有点抽象,意思到了就行。

作为脊椎动物,鱼类也是需要睡觉、休息的。

如果黄河真的是第一张图的那样,全程都只有持续向下的水流,的确很难会有鱼生存。

即便有,也只能是在有大量乱石和水草的地方。

有过农村小溪捕鱼经验的知友就会知道,有固定鱼群的地方,基本上只有水坑和洼地。

稍微有点急的溪流,就很难会有鱼群在固定的地方出现。

即便出现,要么很快被冲往更下游的洼地,要么力争上游,来到更上游的洼地。

正是因为淡水鱼的生存环境,是一个一个通过湍急水流连接的洼地,所以淡水鱼才进化出了逆水而游和洄游的习性。

每次大雨,上游都会形成更大或者新的洼地。

食物多(虫子、植物果实等),天敌少。

除了基本的生存外,在上游产卵,生育后代,也会更有优势。

小鱼是很容易被冲走的,上游水流更缓,更小,不仅小鱼不容易被冲走。即便被冲走,还会遇到很多洼地,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基本上中小型鱼类,都会在大雨、洪水中有逆水而游的习性。

但其实,冲回来的鱼居多。

小时候大雨的时候,哪怕拿个竹兜放在小溪中,都能接到从下游池塘一路游上来,然后力竭再次被冲下来的鱼。

能到上游的鱼越少,也意味着到达之后,也越具有生存优势。

至于像题主所说的,最终被冲到海里的鱼也不是没有。

最典型的就是鲑鱼。

鲑鱼祖先以前认为来自大海,但现在一般认为来自淡水[1][2],最早 6500 万年前就开始起源了[3]

进入大海的鲑鱼,可能是在 1.6 万年前的美洲。

一群鲑鱼熬过了第四纪冰期,终于迎来了生存的曙光。

但它们并不知道,随着冰期结束,它们面对的是更加“鬼畜”的鱼生。

随着全球变暖,冰坝周期性破裂,发生周期性的洪水。

冰川 + 海水,一直持续了数千年,其中米苏拉湖的冰洪就冲刷了哥伦比亚高原上百次。

绝大多数的鲑鱼都灭绝了。

活下来的鲑鱼,选择冰川还是海水?

很明显,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在海水中活下来的代价,比在冰川中的代价低很多。

我们可以想象,洄游鲑鱼进化的过程。

这些鲑鱼祖先遭遇冰冷洪水,先死掉了绝大多数。随后部分进入海水,剩下的部分又死掉了绝大多数。最终,一部分体液渗透压稍高的个体,扛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了淡水,从而得以繁衍生息。

当它们发展到足够规模以后,再次遭遇冰冷的洪水。

经过不断反复的淘汰选择,经过 N 次迭代后,最终活下来的鲑鱼,体液渗透压越来越高,介于淡水鱼和海鱼之间,甚至还发展出了用鳃排盐的能力。

它们不仅在海水中存活的时间变长了,而且由于生存淘汰率高,它们也进化出了非常强的繁殖能力。通过足够高的繁殖数量,来平衡淘汰率高的问题。

同时,要保证足够多的后代存活下来,也意味着需要洄游到上游,选择食物充足、天敌少的区域。甚至,为了后代的生存,不惜牺牲掉自己。

就这样,经过数千年的的进化,以太平洋鲑鱼为首的洄游鲑鱼也就诞生了。

或许,正是因为过于残酷的进化过程,才让鲑鱼的繁殖,达到了自然界少有的高度内卷。

鲑鱼父母横穿 800 公里,以死亡为代价,终生产卵一次。

平均 4000 颗,大约只有 1/5 孵化,最终 200 条入大海,10 条成功洄游,但最终只有 2 条到达出生地,正好一代代的不断循环。

鲑鱼会在河流中生存 1~5 年,才会进入大海,它们成长的保证,正是可以栖息的洼地、河床、河湾、水草、湖泊……

像鲑鱼这样进入大海,还能活下来的鱼类,其实是很罕见的,需要复杂而特殊的进化成压力。

绝大多数冲入海水的,除了少分再次回到淡水的,其它的自然是死了,再次进入自然大循环。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