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锅最早是医院专用。给医疗器械消毒用的。
八十年代开始普及,铝制锅身。
最关键的所在是当时中国可以自己大量生产高压锅密封圈。此前,要依赖进口。
高压锅解决了快速煮饭的问题。
此话怎讲?
这就要说到我们传统的煮饭方式:甑子饭、顶锅饭。
甑子饭先煮后蒸,两道程序,有个鬲米的环节,比较麻烦,耗时较长。
通常做甑子饭要花一个小时以上时间。家里有空闲,那确实没啥问题。
如果是双职工,中午要回家做饭,时间太紧张,此法不通。
顶锅饭相对较快,但是顶锅饭有点考手艺,要细心,反应要灵敏。
顶锅饭就是米和水放在一起,上火煮,一定要将水煮干,中途不能揭开盖子,要注意观察,闻味。
闻到饭香,马上离火。
不能过早。过早就是夹生饭。不能晚,晚了就是糊锅巴饭。
稍一恍神,这锅饭必定要完蛋。
那个年月,粮食要凭票购买,每个人都有定量,浪费不起。
夹生的也好,糊锅巴饭也好,都要吃下去。
这种感受是很不舒服的,也是最寻常的体验。
铝制高压锅的出现,算是帮了大忙。
因为和铝制高压锅差不多同步的就是蜂窝煤的大量供应。
蜂窝煤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家家户户不用自己手搓煤球,煤饼了。
蜂窝煤不用大灶台,有标准的小型蜂窝煤炉子。
当时,有一种装煤油的铁皮桶子,改装完毕以后,正好可以重叠着放两个蜂窝煤,最受欢迎。
这种炉子,就是当时双职工家庭的标配。
蜂窝煤和老煤饼比起来,更容易生火,又比烧煤油便宜。
家里准备点刨花、细木条、报纸,甚至是小孩写完字的作业本,都可以用来生火。
生火的时候,要用蒲扇使劲扇,不停地往里面补充氧气,看着蜂窝煤开始变红了,就可以做饭了。
铝制高压锅和蜂窝煤炉子,俨然是天生一对,相亲相爱。
高压锅煮饭,就没有什么甑子饭、顶锅饭那么麻烦。
听到高压锅放气的声音,就开始倒计时,一般 5 分钟以后,就差不多了,可以离火。
那自然泄压不要半小时吗?
你要知道,家里就这一个蜂窝煤炉子,通常是先煮饭,然后再炒菜。
高压锅一边凉快去,慢慢泄压。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菜。
双职工家庭,都要回家吃饭,自己做便宜。
小孩在附近读书,那个时候,学校不管饭,也要回家吃。
所以,谁先回家,谁就先动手。
生火、淘米、煮饭。
这个期间,全家人分工合作,洗菜、切菜,为了吃饭而忙活。
那个年月,一般不吃肉,有个相对固定的打牙祭的时间。
平时搞点猪油、菜油炒一炒,放点辣椒、蒜末,生活就是这样。
八零后的父母,这就是他们的青葱岁月。
柴米油盐酱醋茶,细碎而具体。
一到做饭的点,巷子里充满了煤炉的味道,淡蓝色的烟雾从过道冲出来,找到筒子楼的缝隙,缓缓上升。
家家户户都在忙,此起彼伏的高压锅呲呲声,响成一片。高压锅饭可是帮了大忙了。
这种感情是很朴素的。
那个时候,他们还年轻,对生活充满了渴望,每天忙忙碌碌,低着头奔跑。
端着高压锅上桌子的父亲,英俊帅气;招呼娃儿吃饭的妈妈,眼睛水汪汪的,一头乌黑的长发。
高压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高压锅饭就是生活的滋味。
一家人围着桌子一边吃,一边在米饭里感受到一丝若隐若现的甜蜜。
只愿永远留存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