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铜进口量,占全球铜总产量的 50%,但还是远远不够啊。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铜资源储量共 8.7 亿吨,中国铜矿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但每年我们都要疯狂进口,到底为什么中国如此缺铜?
1.中国铜矿储量少
全球铜矿储量约 8.7 亿吨,中国铜矿储量虽然位居全球第六,但从《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2022》得知,国内已探明的铜储量是 3494.8 万吨(金属量),仅占全球总量的 4%左右。
中国铜矿主要分布在西藏、江西、云南和内蒙古,并且在众多已探明的铜矿中,超过 88%都属于小型铜矿,且品位较低,杂质多,提炼难度大,导致这些铜矿没啥开采价值, 大型矿床占比仅有 2.7%,万吨级以上的铜矿床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以江西德兴铜矿为例,这在国内铜矿中的规模已经属于佼佼者,年产量更是超过 10 万吨,然而全球最大的铜矿埃斯孔迪达年产量超过 100 万吨,不仅上端差距大,中端也是如此,国内铜年产能超过 5 万吨的,也只有 5 个左右。
铜矿这玩意纯粹靠天吃饭,因为这是板块碰撞或者俯冲引发岩浆活动,从而将地下铜元素带到近地面,当大量铜元素聚集在一块,就形成了铜矿。
中国东部距离环太平洋成矿带太远,倒是日本很近,但也有好处,那就是中国东部地质活动不多,地震不频繁,而日本每年都要遭受大量地震海啸的侵袭。
往西看,虽然中国青藏高原有大型铜矿,但受气候地形影响,开采难度特别高。
也就是说,中国铜矿不仅规模小,还很分散,再加上露天开采的矿山占比总数的 55%左右,虽然可以开采,但难度大,成本高,还不如直接进口。
2.铜的需求量太大
中国早在 5700 年前就开始使用青铜器,西周晚期,青铜工艺更是达到了巅峰,后来铜钱大批量发行,但由于铜产量低,在宋朝时期曾一度出现“铜钱荒”,后来用“交子”代替。
到了现代,铜还是一如既往的紧缺,因为铜这种金属,实在太优秀了。
铜具备优秀的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器和电子市场。
我们拆开绝大多数电器产品,就能发现电线、母线、变压器绕组、重型马达等零部件中,都添加了大量的铜,再联想每年那么多电器和电子产品,铜的消耗量必然堪称“恐怖”,用在这方面的铜占总消耗的 28%。
工业方面,铜还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工业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换器和泵等。
再来说说最近 5 年很热门的新能源车,一辆油电混动车电机用铜辆为 8.9 公斤,一辆纯电动汽车电机用铜辆为 12.3 公斤,再加上大量高压线束,基本上一辆新能源车的用铜辆高达 83 公斤,是燃油车的 4 倍。
以 2020 年、2021 年新能源车销量推算,它们的用铜量分别为 23 万吨和 32 万吨,呈高速增长趋势。
正是因为中国太缺铜,导致我们的子弹用的也不是欧美的纯黄铜子弹,而是覆铜钢,想想就知道了,中国每年生产 20 亿发子弹,如果全都用黄铜,这将是一笔非常“可怕”的用铜量。
缺铜困局该如何破?
从上文窥一斑而见全豹,铜对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缺铜,社会发展速度就会减慢,所以当务之急是摆脱对少数国家的高度依赖,转而向多个国家进口,简单的说就是“雨露均沾”。
就算几个国家限制铜出口量,我们也能迅速从其他国家进口,所以积极寻找更多进口来源,争取构建更加稳定的铜矿进口链,一直是解决“铜荒”的核心策略。
另一个好消息是,铜属于地球上极少数用处多,且可以反复回收而不损失性能的金属材料,也就是说,不管铜是从矿脉中开采出来,还是从破烂中回收得到的,二者的性能完全相同,旧的等于新的,回收性高达 100%,所以铜并不存在新旧之分。
事实也是如此,过去 100 年生产的 6.9 亿吨铜,其中 66%至今还在使用,与开采铜矿相比,回收铜的成本非常低,并且同时还能回收金、银、镍、锡、铅和锌等金属,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