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肝脏:视野盲区,还以为是亮氨酸呢,刹不住酶,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
嘛……其实这事真的不是新闻说的那样是因为果糖不能用 + 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的……
果糖被吸收后,经过肝门静脉运输到肝,绝大部分被肝吸收,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基本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
那是什么导致了荔枝病呢?答案是——荔枝等无患子目植物中含有的化学防御性物质次甘氨酸 A(Hypoglycin A,准确译名应该是降糖毒素 A)和它的类似物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MCPG),它俩都是非蛋白质氨基酸,存在于无患子目(尤其是无患子科)植物的种子及未成熟果实中。
那这小小的次甘氨酸又是怎么导致低血糖的呢?
诶,它本身不导致低血糖,意不意外?
虽然它本身确实不导致低血糖,但是肝脏非得作死有什么办法呢?本来它是易溶于水的氨基酸,丢给肾脏扔掉就好了,结果肝脏一没注意,给看成亮氨酸转氨了,转氨之后还给塞进支链酮酸脱氢酶里脱氢了,结果把无害的次甘氨酸 A 硬生生变成了有毒的亚甲基环丙基乙酸(Methylene cyclopropyl acetic acid,MCPA)。
(肝脏:视野盲区,还以为是亮氨酸呢,刹不住酶,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
可以注意到,由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物中出来的酸已经是与辅酶 A 结合的酰基辅酶 A形态了,而正是这个无法进一步代谢的亚甲基环丙基乙酰辅酶 A导致了后续的一系列酶出了问题,最终导致了低血糖的发生。
那么话讲到这里就有同学要问了:老师老师,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导致酶出问题的啊?
那我问你,糖异生要不要调控?如果要调控你说这样的话啊?那我问你,那你糖异生怎么调控那我问你……
咳咳,不搞抽象了,糖异生的调控主要发生在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激酶、1,6- 二磷酸果糖(F-1,6-BP)磷酸酶这三种酶中,其中丙酮酸羧化酶受到乙酰辅酶 A的正向调控和ADP的负向调控,PEP 羧激酶受ADP的负向调控,F-1,6-BP 磷酸酶受AMP、F-2,6-BP的负向调控和柠檬酸的正向调控。
现在问题来了,在进行糖异生的情况下,乙酰辅酶 A 肯定不会是从糖中来,肯定是脂肪酸代谢的结果,但是脂肪酸要形成乙酰辅酶 A 就要进行β氧化,要进行β氧化就需要辅酶 A……诶等等,我辅酶 A 呢?丸辣,辅酶 A 全被变成亚甲基环丙基乙酰辅酶 A了!
于是乎,糖异生就被一颗小小的荔枝搞瘫痪了。
那么又有同学要问了:老师,用不了葡萄糖我用酮体还不行吗?酮体一样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啊?
问得好,那我问你:酮体是由什么合成的?
酮体都是由乙酰辅酶 A 直接合成为乙酰乙酰辅酶 A,然后形成 HMG-CoA(β- 羟基 -β-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最后再形成乙酰乙酸这一过程得到的,那么如果没有乙酰辅酶 A,拿什么去合成酮体呢?
糖指望不上,酮体也合成不了,人不就低血糖倒了嘛,很正常。
以上。
这玩意有肝毒性,不能用来治糖尿病!!!
这玩意也会抑制脂肪酸氧化(脂肪酸氧化需要先与辅酶 A 结合为脂酰辅酶 A),不能用来减肥!!!